本版导读
澳门的历史沿革
□文/梁英
据1991年第13次人口普查,澳门人口的68.2%是中国籍,27.9%是葡萄牙籍,1.8%是英国籍。
历史沿革
1、澳门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澳门地区劳动、生息。澳门、路环、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国大陆的原始居民踪迹所到之处。
澳门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在公元前3世纪,从中国第一次得到统一的秦代开始,澳门及邻近地区已正式绘入中国的版图,成了南海郡番禺县属一部分。此后,从晋代起,属东官郡;在隋代,属南海县;在唐代,属东莞县;到北宋时期,进一步受到中原人士的关注。1152年,南宋政府迁东莞县,并割南海、番禺、新会三县的滨海地带,建立香山县,澳门遂划入香山县辖。
1000多年内,澳门地区虽然有人迹,但毕竟还只是舟帆随季风寄泊之地,据推测澳门半岛有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已是定居的居民点了。明朝以后,在澳门半岛南部的南湾一带,渔民定居日多,搭建茅庐草舍,逐渐形成渔村。
2、澳门开埠于1535年
葡人既不是澳门最早的居民,也不是最早抵达澳门的外国人。在葡人之前,东南亚、琉球群岛等地区的居民曾在季风期间乘船光顾过澳门。
葡人之首航中国,是以欧维士为始,但他并未到过澳门。此后抵达中国的葡人,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作临时贸易,并力图非法建立殖民据点,但旋即被明军摧毁。
1535年,广东官府允许外国商船人泊澳门成为中外互市之地,而此一变动,是外国商人向一个指挥使行贿,再由他“请于上官”的结果。澳门作为主要向东南亚国家对外开放的洋澳,又由明政府制定的有关对外贸易的新制度得到进一步确立。所以,澳门的开埠,应是始于1535年,由明政府颁行。
3、葡人如何入据澳门
葡人大概于1535年进入洋澳。之后的400年历史,大致可分为人据、盘踞、占据三大阶段;从明嘉靖32年(1553年),至明隆庆5年(1571年)是入据阶段;从明隆庆5年至清道光29年(1849年)是盘踞阶段;这以后则是逐步占据的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近300年间,葡人虽然入据、盘据澳门,但是,中国对澳门一向拥有完整的主权,依法实行统治。在葡人强据澳门后,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但是,澳门的主权,仍然属于中国。
葡人如何入据澳门,据史料记载,1553年,葡人借口舟触风涛,请求借地方曝晒渍水贡物。明朝官员纳贿允准葡人商船泊口,按惯例抽税20%。葡人最初在沿岸搭盖茅棚作临时交易,后经贿赂地方官,逐渐用砖瓦建筑固定房屋居住,数年之间聚落成村。至1563年,居澳葡人增至900人。
4、每年缴纳500两“地租银”
随着人居时间的久长与贸易兴旺,居澳葡人日渐骄横,广东官吏从1560年就开始筹议对付这批不速之客的办法,但碍于时局颇为混乱而无暇顾及。葡人继续贿络拥有军政实权的海道副使,每年馈赠白银500两,以巩固在澳门的地位。1572年,葡人在商船被抽税之际,向海道副使送上每年私授的贿银500两之时,因有其它中国官员在场,葡葡牙翻译只得说,葡人给他带来了500两“地租银”,而海道副使亦只得宣称,他将把这笔“地租银”送交国库。从此贿赂变成了地租,每年由居澳葡人向中国政府交纳“地租银”500两。不久又另加“火耗银”15两,合计515两,从明代1572年始,一直交至清代18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