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3月16日

陕西工人报企业形象 锻造国企“领航舰”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锻造国企“领航舰”

——透视超常发展的宝鸡卷烟厂

文/严天池郭伦科巨伟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再造辉煌,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何巩固她以往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对于这个话题,在没有去宝鸡卷烟厂采访之前,我们未敢贸然作答。尽管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旧话题。

眼下,当我们站在昔日兵家必争之地的古战场上,当我们面对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宝烟人时,我们心中聚积已久的疑团淡然冰释,我们体味到了一种春风扑面的快感。我们对为国企破冰开路、引领航向的宝鸡卷烟厂,对搏击市场风浪的宝烟人顿生敬意。

具有近50年建厂历史的宝鸡卷烟厂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卷烟生产企业,这个与共和国一起诞生、同步发展的老企业,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焕发了活力。近几年来,宝烟厂在惊涛骇浪的市场大潮中,战险滩,斗急流,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干出了骄人的业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一个班子团结奋进,职工意气风发的新宝烟站立在了国人面前,宝鸡卷烟厂也由此进入了她建厂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成为陕西省国有企业迎击市场风浪的“领航舰”,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副省长巩德顺都亲莅该厂。陕西省人民政府在给该厂的一封贺信中称这个厂“为陕西省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树立了样板”。

当我们穿过春风荡漾的宝烟路,走进了花团紧簇的宝鸡卷烟厂,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和这艘国有企业“领航舰”的“掌舵者”吴书诚对面交谈时,我们终于找到了老话题的新的注脚。

(一)

吴书诚——陕西省烟草公司副总经理、西安市烟草专卖局党组书记、局长、宝鸡卷烟厂厂长、宝鸡卷烟材料购销站经理——一个激情满怀的文人企业家,一个勇猛善战、精明强干的“儒商”,未等我们发问,就猜出了我们的心思。他单刀直入,掷地有声: “国有企业搞得好不好,能不能搞好,班子作用十分重要。除了政治过硬,作风扎实,坚强有力外 ‘一把手’的创造性思维尤其重要。老套路干不出新事业。”

吴书诚和他的“黄金搭档”、委书记李峰自从1997年7月在宝鸡卷烟厂经营遇到困难,产品销售不畅,库存上升,生产波动,企业人气不旺的情况下临危受命以来,就一直把拓展销售市场作为重振企业雄风的“牛鼻子”,他们大手笔谱写了宝鸡卷烟厂50年历史中最壮丽、最精彩的一章。1998年,宝鸡卷烟厂生产卷烟42万箱,完成产值13.9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3.7%、12.84%、25.8%、27.78%、66.67%。

宝鸡卷烟厂这只国有企业搏击市场的“领航舰”,之所以能在市场经济的暴风骤雨中破浪前进,再造辉煌,领导班子成员的市场意识至关重要,吴书诚在商业营销的实践中深谙此道。

吴书诚认为,现在的国企领导者如果还停留在原来按步就班的生产者的思维定势中,那是彻底不行的。国企的领导者必须在市场经济中锻炼“水性”,学会“游泳”,成为一个头脑精明的好商人。

但是,对于宝鸡卷烟厂这个在计划经济的襁褓中生存了几十年的老国企来说,对于几十年已经习惯于在生产线上作“老黄牛”的宝烟人来说,树立市场意识,培养商业头脑,转变思想观念,谈何容易?

吴书诚和李峰一合计,学不会“游泳”,风浪一来,国有企业只有作“溺死鬼”的份儿,怎么办?按到“水”里硬学,在游泳中学游泳, 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吴书诚是一个善于作求异思维的人。他说: “市场经济就是要你重视市场,研究市场,把眼光盯在市场上。什么时候我们的国有企业跑市场的比搞生产的人数多了,那就说明我们的观念转变了,思维进步了。”

于是,班子成员的分工原则起了变化,每个人的肩上都背上了销售指标,每个人名下都划有市场拓展的区域,每一项业务工作都必须围绕市场销售转。

“一切面向市场,一切服从市场,一切服务于市场。”在宝鸡卷烟厂通行了几十年的管理思路改变了,经营方略改变了,宝烟人的习惯也改变了。

今年春节,当人们还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之中的时候,宝烟一班人却带上200多名员工踏上了促销的征程。正月初三,他们借着春节消费高潮期,兵分十六路,搞市场调研去了,搞新产品宣传去了。吴书诚说,北方人总是悠哉游哉过大年,这习惯要改一改,要学习南方人,过年也要想挣钱,忙挣钱。

现在,宝鸡卷烟厂跑市场的谈市场,搞生产的论市场,连为计划经济生产了一辈子“产品”的退休工人,茶余饭后闲唠嗑,也多说的是厂里的销售,聊的是宝烟的市场。

思维一变,境界全新,宝烟职工的活力在观念转变中激发出来了。

透视宝鸡卷烟厂的超常规发展,探析宝鸡卷烟厂新班子上任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宝烟人会津津乐道他们的一着妙棋——1998年组织开展的“三百七拓”战役。

吴书诚说,市场经济忌讳旁观等待,忌讳坐而论道。市场千变万化,许多机遇都是在我们的等待空谈中幻化为泡影的。因此,宝烟人不放弃任何一次拓展市场的机会。

1998年,宝鸡卷烟厂生产经营走出危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市场硝烟未散,宝烟人不敢懈怠,他们发起了一个又一个新攻势,巩固市场,抢占市场。

“百万百店百天”回报消费者活动启幕;

“万箱基地千箱县”计划实施;

“全厂总动员,打好‘三百七拓’战役”的战鼓擂响。

100个精兵强将,开赴100个销售县区,坚持大干100天,开拓出了西北四省、区和川、闽、冀7个省外销售市场。

为了配合省外的市场开拓,宝烟厂“三百七拓”战役的“指挥者”们还提出针对陕西省内市场的“稳定关中,拓展陕南陕北”的营销战略。

吴书诚厂长在6月份举行的“三百七拓”战役誓师大会上发表鼓舞人心的战前动员。他说: “这是背水一战,是向胜利大进军的关键一战,脱皮掉肉也要打赢这一战!”

于是,举拳宣誓,主动请缨。三千宝烟人人人想战事,七百共产党员个个争先锋。谁英雄,谁好汉,销售前线比比看。在机关处室,三人工作两人干,抽出一人上前线。省内省外,厂内厂外,紧锣密鼓,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和冲击波。

销售前线的捷报传来,激发了生产一线职工求质量、出精品的内在积极性。

“百日质量会战”打响!

“百日工艺会战”打响!

“百日降耗会战”打响! 

开掘企业内部管理七个方面潜力的另一场“三百七拓”战役也拉开帷幕。

现场管理的“六无”目标实现; “管理样板车间”、 “文明处室”创建;IS09002质量标准认证通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名牌战略全面实施……

销售前线和生产一线两个方面形成“百团大战”之势,使产销衔接和生产组织调度进一步强化;根据销售组织生产,使产品结构更加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

以销售带动生产,以销售推动生产,宝烟厂终于由1996年上半年库存2万大箱的窘境,转入到了1999年春节前后销售商排队等货的良性循环。吴书诚说,宝鸡卷烟厂产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是她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前提条件。

追求产品的不断创新,锻造质量过硬的名牌拳头产品,是宝烟厂称雄西北的又一关键。

近几年,宝鸡卷烟厂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工程,不断加大产品开发改造的力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1998年,宝烟厂开发改造了8个新产品,特别是利用“金丝猴”已有的市场信誉,全面开展“金丝猴形象重塑工程”,开发改造出了“金卡金丝猴”和“高档全息金丝猴”,以及与北京烟草公司联合开发的混合型“白金丝猴”,使老品牌焕发了生机。接着,宝鸡卷烟厂又对“猴王”、 “兴庆宫”进行了改造,提高了市场适应性和科技含量。随着这些新产品的相继上市,宝鸡卷烟厂的市场竞争力也增强了。

宝烟人深深懂得,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自己响的优质产品,吴书诚说,没有优质产品,企业就会象患了骨质疏松症的病人,但见气候变化,就会倒塌下来。他说,提高科技含量,开发新产品,对企业来说,实际上是一个“补钙”“壮骨”的过程,企业有产品优势,参与竞争才有优势。

宝鸡卷烟厂提高产品质量,一方面是通过不断改造老产品以巩固老客户,另一方面是用名牌新品吸引新客户,争取更大的消费者群。宝烟人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十分苛刻的没有一丝回旋余地的高标准:把质量波动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市场抽检合格率100%,追求零缺陷。 “精工细作,支支合格;永远改进,追求完美”是宝鸡卷烟厂的质量方针,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这,已经成为三千宝烟人的共识。

宝烟人在市场竞争的“硝烟”中认识到了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超前开发利用对企业超常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吴书诚说,搞企业,就象下象棋,走一步必须看三步,否则,走一步看一步,过一天算一天,总有一天,会入死局。关于这一点,宝烟厂不是没有教训。

因此,宝烟人已经有了用“精工艺”生产优质名牌精品的意识,他们通过工艺技术改进,制订适宜的工艺参数,提高烟丝的填充值,调整梗处理线的工艺流程,降低消耗。他们还制定了从选叶、制丝到卷、接、包的一整套的高于国标的技术工艺规范,购置了具有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设备,从硬件上堵塞质量漏洞。

宝鸡卷烟厂还把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坚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比武、技术练兵活动,激发职工学业务,学技术的热情。

吴书诚和班子成员深深懂得,没有质量过硬的优质产品,市场占有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现在,宝鸡卷烟厂已经拥有了两个产品系列,还有了许多中高档产品。 “国烟四强”、 “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全国十佳甲级名烟”等美誉已使宝烟产品插上了翅膀,飞到了全国各地,远销到了缅甸,蒙古和罗马尼亚。

今年春节,宝烟人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开发的全新特醇“猴王”一经面市,就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宝烟厂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宝烟产品再添了一个“拳头”

(四)

对于宝鸡卷烟厂的超常规发展,吴书诚还总结了一句话:“干部肯干,职工能干。”

1998年初,为了提高班子的整体战斗力,提高班子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吴书诚和李峰策划了“如何当好正职、副职,如何干好本职工作”的大讨论,试图通过大讨论让每一个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坐标位上尽心尽责,团结互助,形成党政工团联合“编剧”、共同“导演”,全员参与,共谋企业大发展的局面。在唱响了班子建设的“四步曲”之后,班子成员以“军令状”的形式给全体职工许下了庄严的承诺:

“君子不轻诺,君子重践诺。”

吴书诚,李峰言必行,行必果,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给班子成员作表率,被同志们称为“工作狂人”

吴书诚身兼数职,经常不分昼夜穿梭于西安宝鸡之间,太困了,就在汽车上休息一会儿,一年下来体重减了10余斤,挂着液体研究工作,推迟好几个小时吃午饭、晚饭,半夜熬到两、三点,是常有之事,党委书记李峰从外地来厂报到,未等喘息,就一头扎进市场,搞促销去了,一去就是几个月。

班子的其他成员,在两位“班长”。的示范和“诱逼”下,也用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副厂长谭召生,正月初四出去搞市场调研,一气跑了宁夏的11个县;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李宗兰春节以后去商洛,一去就是半个月;副厂长淮宝新患有高血压,他负责青海市场开拓,硬是克服了高原反应,一跑就是三个月;副厂长李当生整个春节期间一直在外地转市场……

好班子带出好队伍。

在“三百七拓”战役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功臣和模范。销售状元王满劳专走偏僻路,推销宝鸡烟,不怕磨破嘴,不怕汗湿衫,一年销售7870箱,为企业发展建头功。销售功臣李海善、钟彦华用“不怕任务重,只怕不行动”鞭策自己努力工作完成任务。以他们为代表的一大批营销人员,是宝烟实现超常规发展的主力军。

作为陕西人,作为爱探寻究竟的新闻记者,我们知道宝鸡卷烟厂是陕西省的名星企业,是利税大户,是西北烟草业的领头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宝烟人了解并不多,知之太肤浅。这一次,当我们站在宝烟人当中,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神奇的壮美,一种大写意的壮美,我们不禁由衷惊叹……

在厂长吴书诚的身上,我们发现了那种悲壮之美——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博大胸襟。他那种不知疲倦、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让我们感受到了自由王国的酣畅与淋漓。他是一个善于编织多彩故事的小说家,也是一个善于创造的实践家。他就象他的小说《放鹰》中的那匹雄鹰,一旦挣开束缚,定会傲击长空。

李峰是一个臻于化境的党委书记。他那种勇作人梯的精神,那种甘扶红花的情怀,那种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的务实作风,让人联想到了大漠中的骆驼,他踩进黄沙的脚,总会留下深深的脚窝。

还有他和他们……

还有她和她们……

还有那“三千娇子三千奇兵”。

宝烟人以他们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开拓出了宝烟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喜人局面。宝烟的领导班子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民主而敏捷、团结而有力;宝烟的职工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宝烟的各项管理工作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紧张而有序、严格而高效。宝烟人以创造了建厂50年历史中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增幅最大的新阶段而自豪和骄傲。他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开启国有企业的“领航舰”,笑迎新世纪的到来。

当我们要结束这次浮光掠影式的采访时,我们拿到了一张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宝烟报》。翻看这一张报纸,我们的心为之一振,眼睛为之一热。一位普普通通的宝烟人,用朴实的语言,写下了她作为一名宝烟员工的真感受:

“在那个充斥着传奇与冒险的特区城市,许多人为了生存而拼搏,在这块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地盘上,我们必须吃快餐,挤公共汽车,租便宜房子,卖命干!我们屡屡用老陕人特有的热情、诚实、憨厚,敲开精明透顶的店老板的铁门,向他们介绍我们的企业,介绍我们的产品,让经济发达的南方人领略黄土地上的辉煌。”

当我们在离澳门只有十几米的拱北海关口对面的5家店铺,摆上“金丝猴”香烟,高高地挂上吊旗,张贴了海报,看到那么多人看我们的海报,看我们海报上、吊旗上“陕西·宝鸡卷烟厂出品”的字样时,我们的心情绝不亚于奥运会升国旗,如此这般,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那份荣耀……

听听这来自心底的声音,我们砰然心动,那种与企业生死与共、荣辱并存的感觉油然而生,油然而烈……

这不是源泉吗?

这不是动力吗?

这不是凝聚力吗?

这不是战斗力吗?

这不是创造力吗?

这不是我们要探寻的最好答案吗?

当新世纪的笛声由远渐近时,远行的航船正整装待发。我们面对蔚蓝色的大海,许下我们最真诚的心愿。愿大海风平浪静!

愿航船平安启锚!

愿宝鸡卷烟厂这样的国企“领航舰”更坚强、更有力,一帆风顺到彼岸。

愿所有的国有企业,在新世纪的曙光中破浪远航!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