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4月02日

陕西工人报头版 是该亮红灯的时候了 咋单单累坏了“焦点访谈”? “王海”打假歪打正着罗氏公司该不该给“王海”重奖 恶作剧竟用啤酒灌醉黑熊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1版: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头版
01

咋单单累坏了“焦点访谈”?

文/傅正明

舆论监督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焦点访谈》又是舆论监督的一个标志。说起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老百姓竖起大拇指夸好,也有人心里直哆嗦喊怕。据说前些日子,《焦点访谈》被两支队伍围困着,一支是到《焦点访谈》反映情况,要求曝光问题的;一支是想打进《焦点访谈》疏通关系,阻止问题曝光的。这“两支队伍”亮相央视门前,再一次令人关注舆论监督这个话题。试想,若每天都被这样两支队伍包围着,我们的《焦点访谈》会不会觉得累呢?

无疑会有些累。如今的媒介这么多,咋就单单累坏了一个《焦点访谈》呢?窃想,大众百姓之所以把解决问题的最大希望倾注在《焦点访谈》上,也许冲着这是中央级的权威监督媒体。除了对《焦点访谈》的信赖和敬畏,还有没有另外的“难言之隐”呢?难道到《焦点访谈》告状的都是天大的“冤假错案”?未必吧,有些问题也许当地有关部门一过问、一落实就能解决好,是不需要进京找《焦点访谈》的。进京到《焦点访谈》告状的事前找过当地有关部门吗?肯定找过,或许不止一次;求助过当地的舆论监督吗?或许求助过,只不过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许正因问题迟迟解决不了,无奈之中,只好愤然进京找《焦点访谈》。在百姓眼里,《焦点访谈》就好比是我们的最高审判机关,代表着正义和公正,“上了《焦点访谈》天大的问题也能解决”,这是老百姓掏出的心里话。

百姓之言坦诚,坦诚的话耐人寻味。我们泱泱大国只有一个《焦点访谈》,如果每天披露一个问题,一年也就三百六十五个,但目前到《焦点访谈》告状、且确值得曝光的问题又何止三百六十五个?恐怕《焦点访谈》没日没夜地采访、制作,也难得给所有告状的百姓人人一个圆满的结果,《焦点访谈》毕竟人手有限、体力有限呀,何况是党和政府的一个喉舌,有严格的新闻纪律和自己的职业道德,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如若也拿来剖析一番,这岂不损了舆论监督的威严?

全国人民冲着《焦点访谈》叫好,这是令人欣慰的事;但谁有委屈都找《焦点访谈》诉苦,这似乎就有些过份了。除了北京的《焦点访谈》,难道我们自己身边就没有让人信赖的舆论监督吗?

应该是有的。我们的报纸、电台等媒介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大众百姓的代言人,既有关注社会,体察民情的义务,又有惩恶扬善,舆论监督的责任。纵观我们身边的报刊,视听我们耳畔的声屏,时常耳闻目睹到舆论监督,其威慑力和震憾力如同我们的《焦点访谈》。即然如此,我们还犯得着大事小事进京给《焦点访谈》添累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