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崔妆诗
文/房日晰
我国古代婚俗,新妇出嫁日,要多次催促,才梳妆启程。在封建社会,婚姻由父母包办,在婚前男女双方,互不了解。因此妇女在出嫁前夕,因不知丈夫的品貌性格等,有一种前途未卜的畏惧心理,心理矛盾复杂,迟迟不行,故有催妆的风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谓北朝婚礼,夫家领人挟车至女家,高呼“新娘子催出来!”《东京梦华录》:“凡娶妇先一日,下催妆冠帔花粉。”关中在五十年代,仍有催妆习俗。结婚前一日,男方派人送衣服、彩礼、花粉、胭脂之类,催促新妇妆扮,次日上午及时上轿启程。
催妆,有时要写催妆诗。唐顺宗女下嫁刘士泾,百官举荐陆畅为傧相,他奉诏作《催妆诗》。诗云:“云安公主贵,出嫁五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诗中极言男方的尊贵以及婚礼的隆重,目的在于打消女方的疑虑,从而产生欢快的心情。后来还有催妆诗词等。催妆诗词大多夸饰而失实,但也有实话实说而不掩饰缺点的。《高斋漫录》云:“毗陵有成郎中,宣和中为省官,貌不扬而多髭。再娶之夕,岳母陋之日:‘我女乃菩萨,乃嫁一麻胡’。命成作催妆诗,成乃挥笔大书云:
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事好夫?
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意思是说:世上没有夫妇两个面貌都姣好的,漂亮的姑娘怎能找到一个潘安似的美男子?卷起珠帘点上蜡烛,让那位菩萨般的娘子,欣赏我这一脸麻胡的郎官吧!丈母娘想拿麻胡难女婿,这位狡黠的娇客却实话实说并略有辩解,诗写得轻松而富于幽默,令人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