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领头雁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潼关县李家金矿党总支书记、矿长朱武涛
文/杨乾坤
雁阵排云而行,把硕大的“人”字写在了长天,在体现“人”字的精义里,把握雁群命运之责的,就是领头雁。
金矿生产黄金,黄金的有形价值和生产者无形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显出“创造”的贵重,而负起这“创造”最重任的,就是把握金矿生产的“一把手”。
“领头雁”——“一把手”,再冠以“金色”,尤显其贵重,潼关县李家金矿职工,便称呼他们的党总支书记、矿长朱武涛是“金色的领头雁”,此褒扬从心底里流出,就更显难得。
李家金矿位于潼关。潼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多少个英雄的故事就在这里扮演;李家金矿所在的小秦岭,盛产金,十几年来,黄金大战的硝烟盘桓而上,致使长空列战云。其中的朱武涛,正是在这种风与火的熬炼中,而工人,而车间主任,而副矿长,直至当上了李矿的党总支书记和矿长。县委县府宣布这“一把手”的任命时,一副重担实实在在压在了他的肩头。
客观地讲,朱武涛挑起“一把手”之重任,的确是受任于危难之时的,县委县府也正是在李矿的非常时期,用上了朱武涛这非常之才。1992年初,李家金矿身染沉疴,脉细如丝。就内部而言,资源岌岌可危,几无矿石可采,企业嗷嗷待哺;职工已连续两月领不到工资,人心浮动;企业债台高筑。就外部而论,全国黄金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更给李矿前景蒙上了阴影;黄金价格不断下调,更使李矿雪上加霜,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李矿生存的空间受到限制;银行又催还贷款,更要求李矿掏出“内瓤”。内外交困,李矿到了最困难的时期。怎么办?要么坐以待毙,要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朱武涛毅然选择了后者!
他团结“一班人”,依靠职工,共渡难关,进行第二次创业,决心超过李矿曾有的辉煌,向着更高的境界腾飞。所以在上任后的第二天,他就与技术人员上山勘查资源状况,随即召开中层干部会议,通报情况,分析形势,提出依靠自我,筹资解困。在一次生产动员大会上,他提出,坚定信心是事业成功的一半,要增强信心,真正走出困境,盘活死水。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李矿很快掀起了一个“讲矿情、献计策、做贡献”的热潮,职工纷纷为企业的生产自救而尽其力,竭其谋,众志成城。朱武涛同时又分别同采矿车间、选矿厂、财务科等不同岗位的干部职工多次座谈了解,并深入生产现场调查研究,掌握了解决问题之关键,提出了“集资解困,抓残采恢复生产”的具体工作方案。使职工看到了希望,使领导班子充满了信心。
在集资解困中,朱武涛率班子成员带头集资,员工积极响应,仅用了十天时间,就集资165万元。这些救命钱,启动了残采工程和停滞的地质勘探工作,偿还了已无法延期的90万元的第一笔到期的银行贷款。朱武涛亲自抓Q1803矿脉的矿石回采,奋战一月,回采矿石5000多吨。矿石既有,事成八九,春风送暖,当月就创利润150万元。
该年5月,李矿的矿石性质发生了变化,化验结果与实际产出反差较大,朱武涛又以惯有的实干作风,与车间主任和当班工人一起坚持8个小时亲自动手操作,总结改进了操作方法,使当月产值提高100万元。
有此好开端,朱武涛更是锐意改革,加强管理,尽可能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降低了产品成本,于是风正一帆悬,仅仅一年间,就将陷入严重困境的李矿推出了死胡同,使人心大凝聚,经济大发展,思想大解放。当年生产黄金一万四千余两,实现产值3700万元,上交利税突破千万元大关,几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各项指标均创建矿以来的最高水平。李矿一鸣惊人,成为全县乃至渭南市县属企业的“首富”,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从年初的最困难到年底的最辉煌,短期内的经济巨变一时成为“李家现象”,引起了全省和全国黄金行业及各种媒体的极大关注。
前年十月,朱武涛两岁的儿子因病在西安动手术,住院一个多月,他竟因工作繁忙而无暇去看望一次,妻子伤心极了,埋怨他“只顾矿上不顾孩子,石头比娃都亲。”此语催人泪下,却也道出了实在。作为矿山人,朱武涛对矿石情有独钟,因为他太明白了,矿石,是金矿性命之所系。李矿要生存,要持续大发展,地质探矿工作就更显重要。因之他主政后,就把发展战略定位在后续资源建设上,狠抓资源的有序衔接。这是他的一贯思想。
1990年8月,他出任副矿长,分工主管生产,偏巧在这时,李矿饥肠辘辘,出现了第一次资源危机。朱武涛二话没说,就带着数名技术人员进入Q01号脉一千多米深的坑道,寻找残留矿体。根据资料计算,在四号区底部极有可能有一块矿体被掩埋。但勘探受阻:主巷道因大面积塌方而无法进入。舍而不采,便可能留下极大的遗憾,入而采之,就要冒着极大的危险。朱武涛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用绳子捆住身体,带头从通风天井吊入60多米深的采空区底部,冒着随时可能塌方的危险,进行了现场勘察分析,经过四小时惊心动魄的较量,似普罗米修斯偷火到人间,他终于摸清了残留矿体的详情,制订了回采方案。为了降低贫化率,他又率六十余名机关后勤人员挑拣废石。吃住在山上,轮流三班倒,当时阴雨连绵,高处不胜寒,可他们还是冒雨奋战而不停歇。一个多月下来,采出了五千吨矿石,保证了选厂的供矿,解决了燃眉之急,取得了150万元的经济效益。
无独有偶。1997年初,朱武涛升任矿长时,李矿又是饥火烧肠作牛吼,选矿厂生产所依赖的1803富矿资源枯竭,企业又到了危急关头。他立即率技术人员下到二千多米深的坑道里,连续工作18小时,对坑道的每一处都仔细研究分析,制定了残采方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朱武涛的头脑很清醒,残采以应急,鼓舞士气则可,却非久长之法。李矿经济要持续发展,迈上新台阶,就必须抓好地质勘探工作,以使源远而流长,这才是黄金企业命脉之所在。上任之初,他便遇到一个棘手的地探工程。
该矿在某矿区投资实施地探,当时因资金匮乏而被迫停工。如果延误时机,坐等钱来,则别的坑口可能捷足先登,打到预定矿点,李矿的这个工程只有报废。这样,前期投资的几百万元便会白白扔掉。李矿经不起这样的折腾!朱武涛深思熟虑,提出合作探矿的模式,这就是“多元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统一管理。”且在全省黄金行业探矿工作方面较早付诸了实施,它得到了省市黄金管理部门的肯定。就这样,便很快筹资280万元,注入该地探工程。重新启动,兵贵神速,该工程成功实施,效益显著。
朱武涛知道,企业的成败,尽管受多种因素制约,而关键还在于管理。管理之善,则可增色添彩,管理不善,便也破败随之。所以他在管理上用力甚勤,业绩也甚著。
他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计量、化验、检测、监控、班组建设等基层管理,建立了李矿第一个成本管理目标体系,制定了单项成本控制指标,如此一抓,去年两金综合成本较上年降低了327万元。又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增强企业活力:清退临时工民工90余人,定员定岗,竞争上岗,规范用工制度,实行内部退养,职工处于动态管理之下,使企业充满了活力。还以技术改造改善生产运行质量:对选厂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改,使综合自理量每天增大25吨,综合回收率提高3%,月直接增创效益30余万元。
1992年,县上作出李家金矿和善车峪金矿合并的决定,时任李矿副矿长的朱武涛毅然服从组织安排,担当起这个十分棘手的合并工作。组织上决定原善矿职工,三分之一留在矿上,三分之一由县黄金局安置,另三分之一由县人事局安置。决定归决定,由于情况复杂,实施起来却很是困难。当时善矿人心惶惶,百废待理。朱武涛知难而上,与职工座谈了解情况并深入玉石峪矿区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这个玉石峪,只因黄金利益的驱动,乱哄哄似蜂酿蜜,闹嚷嚷似蝇趋血,非法采矿坑点多达43家,混汞碾25台,宝贵的国家资源被掠夺式开采,而国有企业却无米下锅。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向县上提交了《关于在玉石峪矿区实施综合治理的报告》,县黄金生产指挥部同意并授权李矿对玉石峪矿区实施区域自治。在自治期间,累计出动了干部职工三千人次,调查半月,攻坚三月,坚守三月,终于有效控制了整个区域。自治的成功,解决了资源问题,为玉石峪分矿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他兼任该分矿矿长时,带领职工很快恢复了选矿生产能力,救活了一个瘫痪的企业,并创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当年生产黄金2364两,实现利润120万元,使当时走投无路的职工端上了饭碗,几十名退休人员安度晚年。区域自治的成功,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在江西召开的全国黄金工作会议,对其予以肯定和推广,在全国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1997年8月,他和技术人员在山上坑口检查完工作,从河南豫灵绕道回矿,谁知半路上乘坐的吉普车被七八个人强行拦挡,那些人手持猎枪、砍刀,汹汹不可测,硬说李矿的坑口争占了他们的矿体,进行恐吓,还砍坏了车辆。朱武涛义正严词,下车警告,并制止了那些人的暴行,怯于朱武涛的凛然不可犯,那些人只好灰溜溜作鸟兽散。
一些好心的朋友和同事劝他,何必事事躬亲,只要坐在办公室里指挥就行了。朱武涛何尝不知个中情由,但懦弱畏怯不是自己的性格,用他的话说,“我的名字是共产党员!”
毛泽东有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其言至当。国有企业在转型期的近几年来,很多企业陷于困境,一派令人黯然神伤的景象。这中间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企业领导者平庸,却绝不可低估。作为一把手的朱武涛,深明此理。他牢记着那个传颂久远的“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他觉得,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要求应当更高,为此,他要求他们一班人,不光要廉要公,还要有领导的能力。所以以他为首的这一班人,党性坚强,思想解放,作风务实,廉洁自律。朱武涛高标准自律,并为班子主持制定了《关于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规定》、《党组织议事规则》、《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李家金矿职代会评议领导干部实施细则》等制度,从自身做起,讲学习,讲政治,将班子建成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为此,他坚持做到布置工作时发动班子,推进工作时抓住班子,检查工作时考核班子,总结工作时讲评班子,并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定期进行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使班子成了极具威望的指挥部,班子中的成员,都成了各司其职的指挥者。
副矿长徐全安,组织原则强,工作认真负责,极具领导才能。五十二岁的他,在矿上工作多年,却只知奉献不知索取。他家境并不富裕,却在企业困难时,主动站出来集资,以解企业之危,可从不将个人困难向组织提出,相反,对职工他却关心备至。在矿上,他的综合协调能力强,是班子中的重要人物。
副书记李新民,分管的工作头绪繁多,既要搞本职内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还负责了有关方面的工作。他原则性强,敢碰硬,敢负责,任劳任怨。如在干部和党风这个重要和敏感问题上,凡是职工有反映的,他就马上落实,绝不手软,在职工中树起了一个“铁老包”形象。
副矿长吴岳杰,毕业于沈阳黄金学院采矿专业,是个行家里手,所管辖范围内的事井井有条。前年,矿石生产出现危机,他却处变不惊。通过他的努力和集体决策,在设备设施老化的情况下,边采边探,利用各种方法,抓住主要矛盾,使月采量高达一万吨,这不但是李矿采矿史上的奇迹,也是小秦岭地区的奇迹。
副矿长陈占军、魏坤峰,虽调入李矿时间不长,却以身作则。为保护矿产资源,维护企业利益,他们身先士卒,两个月当中,战斗在山上,与职工同甘共苦,得到大家的好评和尊敬。
工会主席吉华玲,处处关心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职工的贴心人,在建立医务室、图书馆、食堂、防治职业病、劳保诸方面,业绩不俗。前年初,为了矿上的集资,她四处借款,终于集资了二万元,为此事,她也忍受了委屈和痛苦,可她觉得:值!
朱武涛和领导班子成员的通力合作,使得李矿蒸蒸日上!省委组织部对此评价颇高,授予“好班子”称号。有此“好班子”,不光是李家金矿之幸,也是国有企业和职工群众之大幸。
朱武涛作为一矿之长,对职工有特殊的感情。他很喜爱郑板桥的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关爱职工,尊重职工,为职工排忧解难,正是他动人之所在,为此,他制订关心职工的“四到家”制度,即:对伤病职工体贴到家,对有困难职工关心到家,对职工病故慰问到家,对退休职工照顾到家。几年来,他为职工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矿上某同志家中四人全部患乙肝,他知道后立即探视,临走时还掏出身上仅有的三百元。回到矿上,他立刻向全矿职工发出“伸出你的双手,奉献一份爱心”的倡议,在其带动下,大家纷纷解囊,共捐助一万三千元,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
保卫科一同志护矿受伤,他亲自陪同去医院,用自己的钱挂号取药,这位同志满含热泪哽咽着喊了一声“哥!”连医生也真以为朱武涛就是病人的亲哥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朱武涛厚爱职工,职工也同样厚爱自己的书记,他们发自肺腑的声音多么感人:“党给一份情,我们还给十份爱。”
朱武涛把自己和职工融合在一起。
职工把自己和企业融合在一起。
融合、融合,李家金矿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一
前年二月,矿上集资以解燃眉之急,朱武涛振臂一呼,职工源源而至,原来设想最多只能集资50万元,可谁知十天工夫就集了165万元,职工们又如何个集法?现有的钱,集;银行存款,取出来集;无钱,借钱来集!有的职工把自己准备结婚和建房的钱都拿了出来,终于使矿上度过了难关。
有几位共产党员为保护国家资源,在遭受不法分子枪击后,临危不惧,保住了国家资源;第四采矿车间的党员和职工组织的突击队,哪里任务重,就到哪里去,专啃硬骨头。二选厂职工坚持技改,增设回汞槽,使汞板回收率提高了一倍。地测科小组,克服困难,为企业增储金量700公斤,增储矿量4万多吨,创下了一流业绩。餐厅服务员畅小妹,是“岗位学雷锋”活动中的一个典型,他在餐厅清理桌椅时,发现一个装有6万元现金的手包,她立即将其交给矿上领导,找到失主,归还了巨款。畅小妹拾金不昧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也正是李家金矿政治工作的结晶。
去年,矿上有8名失足青年一度无人愿意负责,家里也不管。朱武涛就对他们耐心教育,指出向上一路。为使其决心痛改前非,朱武涛将他们安排到二选厂,有意考验和锻炼他们的意志,并和每个人的家庭联系,共同实施帮扶工作。现在,这8名青年戒掉了恶习,工作表现非常积极,其中有两名当上了班长,有四名被评为矿上九七年度先进个人。
朱武涛扎根矿山十三年,时时在为李矿着想,并为李矿的发展打下一个个坚实的基础。1998年初,当金矿干部职工都沉浸在李矿二次创业成功的喜悦时,他却看得更遥远。矿产资源有限,金矿七百多名干部职工以后怎么办?于是他敏锐地提出: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以辅之。去年五月,李武涛经过调查研究,发动职工投资580万元,与陕西潼关县金饰品加工总厂以股份制形式,创建了股份制民营企业——陕西省潼关县金饰品加工一分厂,为地方经济开辟了新的增长点,为走黄金滚动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去年十月,又投资10万元创办了股份制潼关万盛酱业责任有限公司。矿上还投资组建了控股的秦岭矿业责任有限公司,强化和发展了地探工作,为李矿的发展奠定了资源基础,壮大了国企的经济实力。
好一个生机勃发的李矿!十三年来,该矿已累计上交财政5000万元,黄金产值2.62亿元,黄金产量9万余两。矿长朱武涛也得到了崇高的荣誉,连续12年被评为省、市、县黄金行业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还被评为陕西省跨世纪立功竞赛标兵和陕西省学雷锋先进个人,今年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春日,当我去李家金矿采访时,感受到融融的春风,朱武涛还在为李矿制定长期规划,抓资源建设。“金色的领头雁”正领着雁群向理想的境界飞翔。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