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老老实实做人 踏踏实实作事
一渭河化肥厂尿素车间侧记
五月歌如潮。当记者踏入刚刚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渭河化肥厂尿素车间,一块特别的标志牌跃入眼帘,格外醒目:
“日产量1530吨;月累计21435吨;年累计18.96万吨;生产装置连续运行84天。”
渭化是我国利用丰富的烟煤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采用6.5MPa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建设的第一套大化肥装置。而尿素车间则是工厂合成氨加工和尿素产品包装的一线生产单位。
陪同记者采访的尿素车间原主任、现厂工会副主席马乃柱谈及过去一年的业绩如数家珍:“在消化吸收引进的具有90年代先进技术水平的日本AECS尿素节能新工艺基础上,在上游生产不很稳定的情况下,生产尿素30.02万吨,包装尿素33万吨,尿素设备平均负荷达到103%,完好率达到98%以上,与全国同类型大化肥装置的投产之年相比取得了骄人的佳绩。尿素车间先后被厂里评为‘文明单位’、‘无泄漏车间’、‘先进党支部’、‘先进分工会’、‘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等,生产岗位中有10个岗位分别被评为‘样板岗位’、‘清洁文明岗位’、‘无泄漏岗位’……”
尿素车间有11个班组,110名职工平均年龄只有28岁,队伍年轻,缺乏实际生产经验。然而车间引进的先进生产设备,不仅技术新、难度大、工艺复杂,而且由于上游生产系统的影响,尿素装置的运转率和负荷率受到一定的制约。面对种种实际困难,尿素车间“一班人”苦练内功,强化责任,向管理要效益,全面完成了工厂的年度生产任务,练就了一支敬业爱岗、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
谈及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所创造的佳绩,现任车间主任秦果显得挺激动。除上级领导大力支持外,就自身而言,我们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二是有一个埋头苦干、争创一流的战斗集体,三是有一个勤政务实、以身作则的领导班子。
一个群体的战斗力取决于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车间的二氧化碳汽提塔旁,秦果主任向记者追述着职工们勇于技改、刻苦攻关的往事。当时高压洗涤器至高压甲铵冷凝器之间的U型液封经常冲破,造成高压系统超压、工艺结构失调、氨气外泄,致使该装置被迫停车。前来参加调试的外国专家反复研究一直无法解决,急得团团转。车间工程技术人员迅速组成攻关小组,经过30多次的研究探索和理论分析,大胆改进操作方法,终于稳定了装置,确保了质量。日本TEC专家和印尼专家纷纷翘起大拇指,并把尿素车间攻关小组改进的操作法列入AECS系统。另外,车间技术攻关小组还对二氧化碳汽提塔内部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半年节约原材料消耗达800万元。去年他们共提出技改技措项目及合理化建议156项,并全部得到实施。
在尿素车间工作的人普遍都感到这里人和风气正,工作格外舒心。尿素车间的生产现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而车间“一班人”几乎天天“沉”在一线,开停车、技改处理和重大操作试验,车间领导自始至终与工人干在一起,常常工作到深夜,与职工一道将技术难题解决在现场,使全车间设备工艺操作水平不断得到优化,安全合格班组达到100%。在尿素车间“热”点不热,诸如奖金及二次分配全部公开。因尿素装置的运转率和负荷率还不均衡,员工主动加班率达到了50%,却没有一个人提出要加班工资的。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作事”——渭化厂尿素车间员工的信条,也许正是这个先进集体之所以能创造辉煌的最好诠释吧!本报记者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