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6月24日
头版
01

张远幸和她的水站本报记者桂子

六月下旬的一个炎热的正午,记者冒着逼人的暑气来到彩虹显像管总厂。在动力厂水车间503软化水站,结识了一位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兵头将尾”——张远幸。

说其平凡:四十出头,一站之长,女流之辈也。称其不凡:风风火火,巾帼不让须眉,“模范班组”、“模范班组长”称号愣是让她给整了个“五连冠”。“八五”巾帼英模桂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真让堂堂五尺男儿汗颜和羡慕不已咧!

1980年,张远幸作为彩虹厂筹建初期首批骨干力量充实到软化水站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十九个春秋;这一干,使张远幸与软化水结下了特殊的情缘。有人做了这样的统计,近10年来,软化水站的生产供水从没有因内部原因出现过一次闪失。无论工作条件如何恶劣,软化水总是保质保量的满足生产单位的需要,为全厂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张远幸积极探索管理新方法,不断改善制造工艺,使班组管理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

当记者步入软化水站,跃入眼帘的15台巨大的阳离子交换器被擦拭得明亮发光。在操作控制室的墙壁上,悬挂的奖牌、奖状格外醒目:电子工业部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一等奖、陕西省优秀质量管理成果三等奖、咸阳市质量管理优秀奖、陕西省技改技革三等奖……翻开软化水站的班组达标记录,可以清楚的感受到一个班组从无序到有序,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到实现质的飞跃这一历程。“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标准,考核有依据”,收得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仅软化水制造成本中的盐单耗近5年共下降了0.41kg/m3,下降率为47%,共节约用盐3765吨,折合人民币280多万元。张远幸和她的工友们创造的盐单耗指标,目前已达到国内最领先水平。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工厂对班组管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张远幸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她告诉记者,好在工作上有众工友的全力相助,在家里有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当谈及她那正在厦门大学国贸系上大三的独生女,张远幸满月似的脸庞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是啊,四十又五的女人,事业有成,女儿争光,家庭和睦,幸也!足矣!

编后:本报开辟的这个专栏今日划上句号。

一个半月里,我们共发稿15篇,重点报道了奋战在生产一线的获奖单位和个人。这仅是我省32个获得这项荣誉的单位及个人中的一部分。

专栏虽已结束,宣传和弘扬劳动、创造精神则未有穷期,因为,这正是本报办报宗旨之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