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02日
生活广场
02

周末不回家

文/犁航

在同事们迎接周末的欢悦声中,我感到落寞。同事们带着小鸟归巢的欢欣,轻盈地迈动着回家的脚步,让我好生羡慕。对我来说,周末最好的选择,是呆在单身宿舍里,把一腔思家想家的泪水,装进信封,寄给梦中的父母。究其根由,一言难尽……

家,一个温馨得让人沉醉的名词,一旦浮现在脑海,便挥之不去,带给我激烈澎湃的心理冲动,恨不得一个筋斗云翻回去:那清凉的院坝周围绿树环合,与和霭慈祥的父母共享天伦之乐。都梦绕魂牵。

挡不住恋家的诱惑,我决定回家看看年届花甲的父母。

坐了整整半天车,薄暮时分,我才走近家门。父母对我周末回家常有准备。擦桌扫凳,换上走亲访友的衣服,一迭声地出来迎接:我娃回来了,好!我们娃回来了,好!父母一人一只手把我牵定,惊喜的目光从头到脚,再从脚到头看了数遍,仔细审视良久,才下结论:我们娃这儿的肉少了斤两,那儿的肉只剩皮包骨头。把我看成是遭了三年自然灾害似的,满心爱惜溢于言表,接下来对“症”下“药”:走时多带两块干腊肉。

第一道见面程序已毕,父亲为我冲茶,母亲为我倒水,一边忙着一边商量:我娃难得回家一次,把那只大公鸡宰了,沌口汤,给娃补补身子。我的心倏地涌上一股暖流,注遍全身,无边的温暖包裹着我,使我旋晕。

父亲在院子里陪我说话,手上也没闲着,仔细认真地择菜。母亲在厨房忙碌着:杀鸡,做饭,父亲说着我不在时,发生在村里的一些鸡毛蒜皮小事:谁家的娃在外打工没挣着钱,谁家的女在外当保姆倍受欺辱。一句话,称赞有了一份固定工作的儿子,同时也含劝诫之意:珍惜现在这份工作。虽然坐了长途车的我已疲倦得眼皮打架,可心里却美滋滋的。母亲在做饭期间也隔三岔五地出来说话:我娃难得回来,能多歇几天吧!待听到我说明天晚上单位有会议时,父母都沉吟了半晌没有说话,空气顿时静寂下来。待我又说过两周再回来之后,父母才露出了一点笑意。但我还是看见了他们心底的忧伤。

好几次,我想去帮父亲择菜,帮母亲做饭,可是软沓沓的身子却不听使唤。好几次,我想劝阻父母不要为我太铺张,可想到他们疼人的脾气,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饭桌上,父母自己很少吃菜,轮流着为我夹菜,虽然我狼吞虎咽,吃饭速度快得惊人,但碗里的鸡块儿却是有增无减。待我吃跑喝足之后,父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象做了一件好了不起的大事。然后父母才随便吃了点冷饭菜。看着这一切,我的心,为这真诚无私的父爱母爱而震颤不已。第二天清晨,因班车启程早,母亲做好饭菜叫我时,天还没有大亮。吃罢早饭,母亲包好剩下的半个鸡,让我带到单位去吃。父母还坚持着要送我去车站,只担心我提不动那几块沉甸甸的干肉。买票时,母亲往我手里塞了五块钱,我正想还给他们父亲却威严地瞪着我,我便不敢再言语。

挥手作别时,我分明看见父母的眼眶红红的,很湿润,心里便一阵紧缩似地难受。车缓缓启动,头发已经花白,背有些微驼的父母紧跟着车跑了几步喊:过两周还回来噢!我哽咽着脖子点点头。回头望望父母已模糊的身影,泪水肆无忌惮地从眼角直淌下来……

我上学十几年,已榨干了父母的血汗,有了工作的我不但没尽人子的孝道,反被父母待为座上宾。每次回家,我不但不能减轻父母的任何负荷,还增添了许多麻烦。我本希望父母过得舒适宁静,可实际看到的却是父母为我吃好玩好而忙碌地劳作……扪心自问,我羞愧得无地自容。车外的风很大,就让它尽力吹打我这张内疚得发烫的脸吧。可潮湿的眼睛,却怎么也擦不干。

亲爱的父母,我已经长大,请你们歇歇好吗?请不要再为我这样操劳好吗?不然,我宁愿——

周末不回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