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污水横流关中
杨乾坤/文 柳青/图
本报讯“泾清渭浊”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此处的“浊”,系对“清”而言,意为河水泥沙含量大而使水色浑浊。近些年来,渭河水不但浑浊,而且渐渐变污变黑,到兴平以下除过洪水期,几乎成了“黑水河”。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源出甘肃渭源县乌鼠山,自宝鸡县西入陕后,其流奔放肆大,东流横贯关中平原,经潼关县港口镇汇人黄河。渭河因不断遭到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等巨大的污染,使得它雪上加霜,水色由黄而灰,由灰而黑。
记者在咸阳渭河桥头,但见渭河黑水自西源源而来。而该城区排出的污水,大抵长驱入渭于桥东。桥北端两侧,两个巨大的污水管道,面目狞恶,尤其是桥头东十来米处的那管道,从中排出之污水,汹汹作瀑声,令人不寒而栗。西北地勘局的种道理先生说,除过涨河,这里的渭河水平时都呈黑色,他早晨在河边锻炼身体,常闻到河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在高陵县泾河入渭处,两水颜色倒也分明,但不是清浊之分,而是黄黑之分,毕竟黑色势大,所以流经不远,便见同流合污了。此处下游几十里处,就有著名的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工程,此灌区包括六区县,灌溉面积120万亩,由此等污水浇灌田地,令人不禁一叹。在潼关港口,这渭水汇人黄河处,反差也见巨大:黄河水自北而来,色黄也,至此东折,“洪波喷流射东海”,而渭水西来,色黑也,直挺挺涌入黄河。
渭河主流污染如此,它的一些支流又是如何?日前,记者在石川河人渭处的交口桥上,闻河水散发着刺鼻的臭味,见厚厚的一层白色泡沫,覆盖着河面;西安附近的浐河,下游污染也很严重;皂河和沣河,水皆呈黑色,尤其是皂河,黑水恶臭,成了地地道道的“皂”河,沣河原本得天独厚,河水清清,如今也已发黑,且黑中带红。在西安西郊蔺高村东的皂河桥上,该村68岁的蔺志宏告诉记者,“皂河变黑,使这里蚊子增多。”他还指不远处的沣惠渠说,现在那渠里流的,都是附近造纸厂所排的污水,并痛心地说道,原来这里种水稻,现在只能种了玉米种油菜,不宜种麦子,因为冬春灌地,麦苗常被污物盖住,听其言,使人心灵为之一震。
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土,人口众多,位置重要,而横贯其间的渭河,污水逞凶,加之其某些支流推波助澜,污染更是加剧,这对流域人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深受其害的人们,关心环境保护的人们从心底里盼望政府有关部门,从污染源头人手,限期治理整顿,使渭河水色变清。
编后
渭河横贯关中,其水色变污变黑,散发臭味,皆因污染所致,而此种污染,纯属人为。这正应了一句古训:福兮祸所伏。当短视行为和急功近利者津津乐道时,可知其已经铸成大错?当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而在现代文明中洋洋自得时,焉知不会被老天加倍惩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渭河污染又是一征。昔日之“浊渭”已令人心痛,而今成为“污渭”,又怎不教人忧从中来。所幸环境治理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也在大力展开,作为关中母亲河的渭河,自当露出她的清秀之质。国家治淮了,我们何时全面治渭?
▲排污口面目狰狞,污水汹汹作瀑声。摄于咸阳渭河大桥北端东侧的排污口。
▲滗河水黑色污臭,惨不忍睹。摄于西安西郊蔺高村东皂河段。
▼沣惠渠成排污渠,纸厂废水正逞凶。摄于沣惠渠第五跌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