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14日

陕西工人报体坛 霍顿军团:回生死未卜轮盘赌 前“国门”李富胜访谈记 悉尼奥运花絮 武警官兵刻苦排练迎城运 观看女足的感觉 常昊别趴下! 创建大西北的一流医院

当前版:第A4版:体坛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体坛
04

创建大西北的一流医院

——记陕西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在古都咸阳,渭河之畔,座落着一座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医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占地156亩,以其优美的环境,园林式的建筑,享有“花园单位”的美称。先后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全省卫生系统“创佳、选优、评差”最佳单位、全省先进中医医院,9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医院声誉鹊起,省内外患者慕名前来就诊,在这里,他们找到了苦苦寻求的健康希望,也为自己珍贵的生命找到担保。然而,就是这样一所设置床位500张的省级医院,在1996年前的一度时期,却是另外一副衰败相。医院债台高筑,医院门庭冷落,职工人心涣散。有的大夫干脆把病人介绍到别的医院;更有人对医院没有了信心,另起炉灶,在院外单干起来。人气低落造成的恶果是:职工工资难以保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极大影响,医院处于入不敷出的低水平循环中。面对医院这样一种业务萧条、人心涣散的局面,在上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心病科主任杨培君出任中附院院长。这一大胆的人事变动出乎杨培君的意料,却在全院职工的希望之中。在其他科室大部分惨淡经营之时,杨培君领导的心病科却是人气旺盛,患者如云。科室奖金工资月月发,次次高。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加上科学的管理,使心病科在全院一枝独秀。这次他出任院长,不但是众望所归,也燃起了全院职工心中的希望之火。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医疗卫生发展的新形势,大胆改革,在全院推行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立足“科技兴院,人才奠基”,加强设备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通过短短的几年的顽强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九七年一举实现了扭亏增盈;九八年业务收入创历史最高水平,比95年增加183.31%,比96年增长149.3%,比97年增长64.87%。98年门诊量比96年增长128182人次;收治住院病人9486人次,比96年增长4323人次;完成住院日155947个,比96年增加89367个,床位使用率达85.6%。98年撰写学术论文229篇,出版论著8部,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两项。

通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中附院已成为一所担负着医疗、教学、科研三大任务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省级医院。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医院领导集体和全体职工的心血和汗水,是集体智慧和艰辛劳动的结晶。

一、廉洁自律、真抓实干是领导班子的立身之本

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企事业单位拥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九六年十月,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摆在重要地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严于律自,秉公办事。杨培君院长将一位送红包的患者家属作了严肃的批评,并把2万元现金上交到纪检部门,并要求全院职工以此为戒,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自觉树立起廉洁奉公的良好风尚。

狠抓环境治理,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从96年10月份以来,先从环境治理入手,清除了工作区和生活区内多年陈积的垃圾500多大卡车,铲除了蒿草,平整了院场,修建了花园,栽植各种花卉树林780多株,绿化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同时还培植了不同品种的盆花,彻底根除了“脏、乱、差”,为病员创造了优美舒适的就医环境。1998年被咸阳市评为“花园单位”。

加强行风建设,塑造文明形象。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用“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于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准则来规范全体职工的行为。狠抓医疗秩序整顿,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创佳、选优、评差”活动和“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和百佳医院”活动。要求职工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换位思考教育自己,通过实际体味,自觉树立起“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于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良好风尚。积极开展“向病人献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病员在我心中,满意在中附院”、“树行业新风,优质服务”、“我爱我院,奉献人民”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全院职工精神焕发。

二、加强设备建设,提高诊疗水平

现代化设备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必备条件。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中附院现有医疗设备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新形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医院设备建设成了当务之急。几年来,在国家未投入资金的困难条件下,采用自筹、合作、引资等方式,新增购了全新大型C形臂数字减影X机、人工肾、心腹两用彩超、心脏除颤起搏监护仪、急救呼吸机、电子胃镜、血球自动计数仪、血清电解质自动分析仪、光子刀放疗设备全套、大输液生产线全套设备、固体制剂设备、中药提纯设备等价值万元以上的设备30余件,价值1760万元,医疗设备总值达2470多万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硬件档次,完善了医院的服务功能,提高整体诊疗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道路。

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制剂中心、康复中心、介入诊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光子刀放疗中心等五大中心。

制剂研究中心拥有大输液生产线、中药提取生产线、中药传统制剂生产线等一条龙生产设施,生产高效、安全、价廉的新药制剂供临床和科研使用。

介入诊疗中心、光子刀放疗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康复中心的运作,做到了诊治疾病的先进性、准确性、可靠性,为心脑血管病、肾脏病、肿瘤、骨科等各种疾病的检查、诊断、治疗提供了现代化的新技术、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治疗疾病的技术水平,拓宽了业务范围。

三、注重人才培养,促进医院发展

医院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基础。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是我们兴院工作的着眼点。为了稳定技术队伍,医院注重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的后顾之忧,切实解决职工技术职称晋升难和住房难等生活实际问题。奖金分配首先向临床一线知识分子倾斜。住房优惠知识分子,分房评分时对医学博士、硕士重加分,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按等级加分,优先考虑。九八年新建集资单元楼三幢,面积约1.5万平方米,解决了144户职工的住房问题。改建了家属区的取暖设施和修缮装备了天然气管道供应设施。医院还关心解决职工技术职称晋升难的问题,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三级甲等医院技术职称结构标准,设定岗位,解决了多年来技术职称晋升难的问题,从而稳定了专业技术队伍。

留住人才的同时,医院还注重业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组织安排高水准的学术讲座,邀请国家级专家和省内知名专家以及院内、科内专家做学术报告;他们还积极创造条件,落实好师带徒工作,完善梯队建设,为15名专家教授配备了28名学术继承人。保证了中附院在医疗、教学、科研上方面的先进性。

四、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医院运行机制

大胆改革医院行政管理体制,是使中附院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要方”。全院实行并完善院长负责制,实行干部聘任制,职工合同制。院长与各副院长,副院长与主管科室主任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科室主任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书,实行双项选择,择优汰劣,彻底搬掉“铁交椅”、砸烂“铁饭碗”,逐步完善优化聘干和优化用人的干部人事制度。

全方位实施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定编、定岗、定员,院科两级分别制定全年目标任务。以科为基础核算,按岗位考核,依据贡献大小,奖优罚劣,按劳分配。同时坚持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高科技人员倾斜,向高效益科室倾斜的原则。

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干部职工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五、突出中医特色,加快专科建设

我们把建设现代化具有专科特色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作为医院发展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中医学术为主体的办院方向,突出中医特色,把现代化、综合性的观念融入中医医院建设发展之中,努力实现中医医院的跨世纪全面发展。

专科建设中重点建设和发展心、脑血管病,骨伤,肿瘤等重点特色专科,以此带动全院各个科室发展。

心病科是七五期间卫生部确立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之一。陕西省重点中医学科。以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杨培君教授为学科学术带头人,拥有一批人员比例协调、医术精湛的专业技术队伍。创建了CCU病房,心电综合诊断实验室,导管实验室,配备有除颤、监护器、心功能诊断仪等专科检查诊断设备。以中医辩证施治为核心制订了中医心病学中胸痹、心悸、水肿等主要病证的诊疗、护理常规。形成了治疗冠心病、心肌炎、心衰、高血压病的高效经验方制剂:仙人活心胶束、“怡心康口服液”、“洋参强心灵片”、“脑清灵片”等系列方专病专方制剂,疗效独特,深受省内外广大患者和同道的赞扬。98年病床使用率达85.72%。

脑病科是七五期间卫生部确立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之一。陕西省重点中医学科。在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张学文教授带领下,以中医脑病学为基础,创立了“中风先兆症”、“颅脑水瘀症”等理论体系,在中医脑病的防治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脉舒络液辩证治疗中风”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技成果乙等奖,“中风先兆症及清脑通络片临床与实验研究”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所研制的“偏瘫治疗仪”、“手功能康复仪”、“降压一贴清”、“醒脑丸”等多种治疗设备与系列药物处于国内领先水平。98年病床使用率达96.11%,其中,来自外省市的患者达28.2%。

骨科为陕西省中医重点建设学科,设置病床102张。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各种关节病、断肢再植、骨结核、急慢性骨髓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各种骨伤科疾病疗效显著。“骨痨敌”治疗骨结核、“定眩冲剂”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受到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98年病床使用率达98.77%。

肿瘤科是全国中医医院中最早设立的肿瘤专科,98年医院投资近千万引进全身肿瘤光子刀治疗系统,用于全身各内脏器官肿瘤的治疗。该科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治疗各类恶性肿瘤,防治各种癌前病变,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所研制的“中华蟾注射液”、“乳增宁片”、“旋通口服液”等制剂已全部投入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

六、发挥医院职能,抓好教学、科研工作

医院把临床教学做为重点工作来抓,树立医、教、研的整体观念,积极落实临床课教学任务。仅九八年共接收实习生399人,其中包括研究生9人,本科生64人,自考生362人。接收来自河北、甘肃及省内各地县进修人员89人次,其中高级职称者2人,中级职称者19人,初级职称68人。

对于现代化的医院来说,医疗和科研是驱动学科建设快速发展的两个决定因素,也是医院腾飞的要诀。中附院注重落实“科教兴院”的办院宗旨,大力开发科研项目。目前,全院共承担上级主管部门科研项目31项,其中部级课题3项,厅局、地市级课题28项,接收院外科研协作项目9项。九八年三项科研课题结题,取得了陕西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科研工作的积极进行,促进了医疗和教学的发展。

先进的设备、优秀的人才、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等多重因素,使中附院在市场竞争中的硕果累累,在西北五省区乃至全国树起了一面祖国医学的大旗,扛旗人杨培君和全院职工并未因此而刀枪入库,弘扬祖国医学任重而道远,而医院的持续发展也是他们永远研究的课题。光辉灿烂的21世纪,带给朝气蓬勃的中附院的,将是更大的机遇和发展。

(周炜)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院长杨培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