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慎搞一条龙
据报载,一农业县,县里的拳头产品乳猪,品质优良,大部分被县外厂家购去加工罐头,全县养猪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民受益匪浅。后来新上任的县主要领导为不让“肥水流入外人田”,上马乳猪加工项目,提高农产品加工附加值,并且控制乳猪外运。于是一个个屠宰场应运而生,一家家罐头厂、肉食品厂说来便来,短短一年时间,全县肉类加工厂便达12家,形成了生产、加工“一条龙”。但是,由于生产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差,打不进市场,几年后,这些加工厂便相继倒闭了,“龙”变成了“虫”。该县这一教训告诫我们,盲目追求“一条龙”要不得。
时下,市场经济领域里比较流行“一条龙”,什么产供销“一条龙”、种养加工“一条龙”、农工贸“一条龙”等等,旨在利用合理的生产、供求关系,提高经济效益。有的产品、产业确实因引进了“一条龙”生产而大获市场之利。但并不是所有的“一条龙”都具有生命力,如果没有市场的导向,“一条龙”再大也是无用的。
其实,由于各地的环境、经济条件不同,市场、信息意识各异,实行“一条龙”生产要受到自身人、财、物、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如果盲目地搞“一条龙”生产,必然会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严厉“制裁”。那些不问市场导向,不按经济规律办事的“一条龙”生产尽管一时也能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往往是昙花一现,最终的结果是陷入困境,进退两难。还不如审时度势,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某个重点产品或产业的开发上,立足于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产品,赢得市场。(许双福)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