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7月27日
社会新闻
02

有人说,我是对付违规经营的“杀手”,我毫不介意,只要能保一方金融平安,我什么都能放弃。

银行里的“杀手”

提起袁直,在杨凌金融界可谓一个名人,被称为扼制违规经营的“杀手”。

袁直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全区金融机构示意图,机构地点、负责人姓名等一应俱全。他干工作不是按部就班,而是思索中求发展,善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央行第六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后,周边一些地区银行暗中搞“贴水”储蓄,而杨凌因示范区建设,国家大量投资,一些金融机构萌动了不正当竞争思想。袁直一方面组织了几十名“陌生人”携带特意筹集的数万元试存,检查各机构利率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协同示范区财政局、各乡,采取按各行给示范区贷款比例进行转存。分到农民手中的钱,原则上由农村信用站吸存的办法,避免了因不正当竞争引来的利率大战,受到了示范区、乡、村三方欢迎。当周边个别地区银行,因高息存款到期兑付,加重了银行负担,自食恶果,苦不堪言时,杨凌地区却一身轻松,许多金融机构感激不尽。他虽然落了个“杀手”的绰号,却迎来了一方金融平安。

袁直管理银行,一方面抓“硬件”管理,一方面抓“软件”建设,表现在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谨慎认定上,这是他的一个管理绝招。一个金融机构顶风违规经营,人民银行查处后搞“曲线”求情,袁直先警告该机构负责人立即纠正违规做法,接受处理,而后组织有关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对该负责人任职资格重新进行认定,刹住了顶风违规经营这股歪风。数位个体户携带几十万元现金欲在杨凌存高息遭婉拒后,不住地说:“钱存杨凌就是保险,不用担心兑付问题。”

袁直把杨凌金融业办成了安全区,对家庭却总觉欠了一笔债。妻子在咸阳住院,他只陪了几天便匆匆返回杨凌处理事务。他母亲从户县来咸阳看他,心想星期天他肯定在咸阳,没想到他还在杨凌忙着,母子难得见上一面。儿子暑假来杨凌游览,他顾不得领孩子各处走走,一头扎进办公室。他总是说:“有人说我是对付违规经营的‘杀手’,我毫不介意,只要能保一方金融平安,我什么都能放弃。”

本报记者赵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