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译坦然面对高校扩招
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从去年的108万人扩大到156万人,增幅达44%。对广大考生、家长来说,这一前所未有的增幅恰似盛夏吹来的一股清风,让人欢欣鼓舞。但对众多以落榜生为生源的民办大学来说,扩招无异于将其推向生存的边缘;生源都跑到了公办大学,民办大学还怎么办?
就在很多民办大学为生源愁眉不展的时候,民办的西安翻译培训学院却能坦然面对,处变不惊。
“一次在省政协常委会上,关心西译的人问我,今年招生形势怎么样?我说,不担心,西译应该没有问题。”说起今年学校招生的情况,西安翻译培训学院院长丁祖诒信心十足。
丁祖诒是陕西省政协常委,办学12年,没拿国家一分钱,西译从小到大,实力逐步增强。目前,西译的在校生超过万人,积累的固定资产已达两个亿。在硬件方面,学校拥有校园面积60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20多个语言实验室,能同时容纳上千名学生学习。学校的400间教室都装有闭路电视、摄像监控设备,教学、管理十分方便。学校还有近千台以586多媒体为主体的微机群,其中近百台可以上网,2000平方米的图书馆供学生使用,300间学生公寓配备了长途电话、传呼系统和暖气系统。别小看平常的暖气,在西安的公办高校,有暖气的都不多。
西译的培养模式也与众不同,西译是以培养英语翻译人才为主,但不是让学生只会英语。学校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外语十专业+现代化技能。依照这个模式,学生在入学后的一年半内,先学习高教自学考试或高教学历文凭考试英语大专的全部课程,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文凭,然后选修学院设置的涉外专业,如国际会计、国际旅游、涉外文秘等。同时,所有的学生都要学会礼宾礼仪、外贸函电、速记、驾驶等现代化技能。会外语、懂专业,还掌握多种技能,尽管西译女生占2/3,但毕业生仍供不应求。今年西译有1300名毕业生,比去年多500人,而招聘工作却提前一个月完成。陕西金花集团公开招聘9名驻外文员,其中8人是西译的毕业生。几年来,西译多名大专毕业生直接被公办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普通高校扩招,对考生来讲是一个福音;对民办大学来讲,是挑战,过去是民办大学之间竞争,现在普通高校异军突起。”丁祖诒说:“但是,民办大学在课程设置、就业推荐、教育成本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从这方面讲,民办大学前途光明。”
丁祖诒是有感而发。西译有13000名学生,全部住校,但只有800名专职工作人员。教育成本大大降低。还有一件事让丁祖诒感触尤深。去年秋季,学校计划招生3000人,没想到8月2日到4日,从全国各地来了3万学生和家长。学校临决定再招3800人。床位怎么办?学校一方面联系租赁新校舍,一方面动员所有的住校职工在外租房,将床位让给新生。一周之内,解决了问题。“职工给学生让房子,在大学里恐怕不多见,但西译能做到。”
有办学基础、职工的凝聚力,毕竟只代表现在,怎么应对扩招的现实挑战?丁祖诒有自己的见解:“民办大学要在夹缝中生存,就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竞争力”。要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现在的民办大学设施好,就业前景光明,已不是10年前的草台班子。西译今年派出100路人马到全国各地搞宣传,就是要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民办大学的档次,包括校舍、图书馆等硬件建设和师资方面的软件建设。如果满足低档次办学,民办大学只能自取灭亡。此外,还要加强学校的管理,让家长对孩子的成长环境放心。在西译,任何一个角落都看不见学生抽烟,管理人员一天十几个小时照顾学生,学生放假,还要送到火车站。这些无论对家长还是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其实,即使高校扩招,人们还可以挖掘潜力,扩大生源渠道。西译今年计划招生3450人,但我们做好了招收5000人的准备。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要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我们有信心把民办大学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