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闻“无力筹措桑费上吊”有感
报载:7月11日凌晨,浙江省乐清市南乐岳镇发生了一起老母尸骨未寒,58岁的养子却因无力筹措丧事费用,只得在亡母灵前上吊身亡的事件。看罢这则标题为《一农民无力治丧,自尽于亡母灵前》的报道,笔者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我国素来把“孝敬老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而有“乌鸦反哺”、“百善孝为先”等古训。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由于几千年封建传统陋习的沿袭和影响,致使不少人错误地把孝敬老人的“孝道”一味地理解为“薄养厚葬”。基于这种认识,有些人往往会在老人的晚年生活中,未能尽足、尽够、尽好赡养义务,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以颐养天年。只是等到老人撒手西去,告别人世之时,为了免遭舆论的谴责,才会“死要面子活受罪”,不惜花费重金——甚至债台高筑,也要把丧事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目的无非是想做给活人看,最终落得个“孝子贤孙”的美名。与此同时,众多因守着传统陋习的旁观者对于“薄养厚葬”的做法,一方面从内心深处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会在传统观念的驱使和百姓舆论的压力下,盲目随大流。如此这般,使得“薄养厚葬”之风日盛,大有经久不衰之势。
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摒弃“薄养厚葬”这一陈规陋习,既需要社会大张旗鼓地倡导“厚养薄葬”的文明之风,更需要公民们理直气壮地奉行“厚养薄葬”的文明之举。唯有如此,类似于前边提及的由于“薄养厚葬”引发出的诸多悲剧才会得到最为有效地遏制,直至杜绝——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人类文明的呼唤。 (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