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世纪风采 振耀瓷雄风
——中国耀州窑陈炉陶瓷总厂走笔
起于唐、兴于宋,盛于中华的耀州瓷,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隆重推出了“耀州青瓷世纪杯”。这尊高70公分世纪之交纪念杯以耀州窑传统产品梅瓶为基型,丰肩修身,给人以挺拔奋进的艺术感染,它雍容大度,挺秀俊逸,匠心独具,融耀州青瓷圆雕、浮雕、刻花于一体,地方特色浑然天成,杯体上地球、天马、卫星、火箭、祥云组成一个洁渺的天宇,充分向人们展现了中华文明二十世纪光辉璀灿的骄人业绩,向人们预示了新世纪的光明前景。
这就是中国耀州窑陈炉陶瓷总厂为新世纪献上的一份礼物,为了使这一独特的继承与创新更具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陈炉陶瓷总厂还申请了专利保护,在杯盖里刻上了“中国·铜川·陈炉陶瓷厂制造”和“2000年”字样,限量生产2000件,并编号和配发收藏证书,生产结束后,还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销毁全部图纸和模具,这些措施使这一“世纪杯”更具魅力和价值。
打开世纪杯顶部的盖子,我们惊喜地发现,肩部储存着二十世纪人类所创造的科技成果的线刻图案,而航天技术,计算机,遗传工程,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五大科技成果。看着这些,仿佛又在激励着中华儿女,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将会用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来载人人类的史册呢?站在它面前,我们每个人似乎听到了世纪的脚步声和催人奋进的战鼓声,令人热血沸腾,心中充满了对新世纪的渴望和企盼,充满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怀着这种情愫,我们走访了陈炉陶瓷总厂。耀瓷素以“巧如范玉、精比琢玉”而饮誉四海,与著名的景德镇瓷平分秋色,陈炉镇在几经战乱和复兴后逐成为耀州瓷的唯一继承地。改革开放以后,适逢盛世,国泰民安,耀瓷发扬光大也迎来了它振兴的绝好机遇。采访中,陈炉陶瓷总厂厂长王俊杰告诉笔者:“改革开放给耀州瓷注入了新的活力,企业也很快发展成西北地区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厂家之一,全厂现占地14万多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员工1000多名,年产各类陶瓷800多万件,产值达1000多万元。生产有耀州青瓷、民间工艺瓷。日用陶瓷三大系列800多个品种。”
这真是民族之幸事,百姓之福祉,古老的民族工业在世纪之交迎来了它发扬光大和振兴腾飞的大好时光。也正是这种机遇,陈炉人为企业的发展和耀州瓷光大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在推出“世纪杯”之前,他们就为“玉华宫玄奘纪念馆庆典”生产了两种特制的青瓷刻花纪念座盘,因为是绝版产品,极具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在西安召开,给他们带来了良好的商机,全厂上下先后研制了用于城运会和奖杯、奖品、纪念碑、纪念品、礼品等3大系列20多个品种,提交筹委会后,受到了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
厂党委书记蒲勤周也高兴地告诉笔者,陈炉陶瓷总厂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通过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以高科技和传统工艺相结合,以新带老,以老出新,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的上台阶上水平,生产的各类产品先后获“首届全国轻工业博览会纪念奖”、“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银奖”、“陕西省第二届技术成果交易洽谈会金奖”、“陕西省旅游纪念品优秀表扬奖”、“陕西迎新春名优商品大型展销会展销奖”。
现在,陈炉陶瓷总厂正以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雄厚的专业生产技术力量,依仗着陶瓷原、燃材料的丰富和交通便利,环境无污染的优势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当年“陶场南北三里,东西绵延五里、炉火杂陈、彻夜明朗”的景象已被今日鳞次栉比的厂房和排列有序的炉窑所替代,所相同的是那彻夜通明的炉火仍旧光彩映人,给古老的耀州瓷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陈炉陶瓷总厂今天的兴旺发达,站在世纪之交面前的骄傲身姿让人羡慕,但在他们今天成功的背后,却有着汗水和心血铺筑的奋斗之路。
过去,资金不足,技术人才匮乏等困难也曾深深地困扰着他们,一些职工因看不到希望也人心涣散,厂领导班子针对这种情况多次开会研究,想办法,出主意,终于拟定出了“以新产品研制和开发为契机,带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展”的战略方针,从“玉华宫玄奘纪念馆开馆庆典纪念座盘”一举打开沉闷局面之后,相继又推出“世纪杯”和“第四届城市运动会纪念杯、纪念品、奖杯、奖品”等一系列产品,现在,陈炉人为迎接建国五十周年而研制开发的黑白剔花瓷“盛典瓶”已投入试烧,又已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
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激活了一潭死水,抓住机遇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春天。陈炉陶瓷总厂终于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古老的耀州瓷又以其“巧如范玉、精比琢玉”瑰丽丰采光照人间,把陈炉人的聪明才智和奋进雄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愿耀州瓷世世代代放射出无穷魅力!
愿陈炉人年年月月创造出辉煌业绩!
(成培德严飞燕王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