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渭潼线上建奇功
铁五局路桥处标段建设任务提前告捷
本报讯 作为国家重点项目——渭(南)潼(关)高速公路工程正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担任第五标段桥梁工作的铁五局路桥处,提前两个月到达终点,创下了此路建设的一个奇迹。
铁五局路桥处承建的五座桥梁中,全线最长的605米港口东高架桥和全线最高达30米的望远沟大桥全在这里。这里位于潼关老县城故址,是渭黄汇合处,地形复杂,更要命的在施工区2公里内就有铁路工区、部队等5家单位,拆迁量占全线的80%,由于拆迁难上加难,致使他们于1997年11月才勉强全线开工,比原定3年工期整整晚了一年有余。
作为从广东人陕第一仗,面对逆境,他们充分利用局里赋予他们改革试点单位的优势,全面打破铁饭碗,将固定工资装入档案,以业绩作为考评分配奖罚依据,用人上打破干部工人界限,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下属一队工作拖拉不力,处里当即“挥泪斩马谡”,不但将队长下放去当一线工人,直至宣布永远在处里撤销一队建制,以警告全处职工,唤起大伙竞争意识。
渭潼路是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质量要求本身就很严格,而路桥处还额外加码,实行质量一票否决。他们规定从原料采购到施工每一环节层层有专人把关,浇铸的石碴每一粒都必须洗净。去冬施工为保证凝固质量,投资7万元购回5台锅炉给桥柱加温。去年工期紧张时仍花40多万元送60多人去全国高校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施工提前的情况下,他们还先后攻克了30米高的薄壁空心墩技术难关,片梁浇制技术获得了各方专家的赞誉。
屈指算来,他们在渭潼公路上创下了该工程中工期最短、完工最早,承建桥梁最高、最长、开挖土方最多的好几个“渭潼之最”。由于初战告捷获得赞誉,其它工程也接踵而至,顺利地完成了打开大西北市场的任务。
本报记者 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