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人儿哑巴(散文)
文/潘惠清
路口摆着一个担面人儿的小摊,摊主是一个中年男子。从他那件瓦蓝瓦蓝的中山装和那种憨厚的表情不难看出他是一个乡下人。他捏面人儿的技艺十分纯熟,一团在旁人看来十分一般的面团在他那双虽然粗糙却异常灵巧的手上就一下子有了生命。
孩子们喜欢围在他身边出神地看着一个个活灵活现的面人儿究竟是怎样奇迹般地诞生的。只见他拉开百宝箱一般的小抽屉,捏起五颜六色的面团儿,娴熟地搓揉成型,然后用竹签、木梳这些简单的工具稍加修饰,再依着小竹棍粘绕上去,精心缀上一些小饰物,一个形态逼真的面人儿便完成了。他眯起眼睛,举着手里的小人儿远远地欣赏一番,那副神情很陶醉也很愉快。这时周围的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这个是孙悟空!”“看,他的靴子上还有花纹呢。”“他的金箍棒真好看。”“叔叔我要一个猪八戒,多少钱?”捏面人的中年人停下手中的活儿,用手比划了几下。“他是个哑巴!”一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一面捂着嘴吃吃地笑,一面流露出怪异的神情。他却毫不察觉,仍旧温和友好地将面人儿从架子上抽下来递给踮着脚尖的小朋友。当孩子接过他的面人儿蹦跳着离开的时候,他温厚而又天真地笑了。
“那个哑巴真可怜,靠捏面人儿过日子,这多艰难呀!”偶尔有人摇着头叹息着丢下几句怜悯的话,让人心底陡然划过几丝凄凉。一个残疾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里面对着别人的轻视、嘲弄和怜悯,艰难而又顽强地求生存,这是一件多么不易又不公,令人同情却无奈的事情!
但是,当那个色彩斑斓的面人儿小摊再次呈现在面前的时候,看着这位中年人翻动着灵巧的手,那种专注、入迷又略带几分痴醉的神情,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觉得他仿佛不只是在捏塑面人儿,而是在精心塑着自己那有姿有色的快乐和希望。
人的残缺和困苦也许并不可怕,只要有一颗健全乐观的心,人人都可以远离哀怨,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充满情趣和欢乐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