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劈石筑大路
——来自商洛地区交通局312国道建设的报告
“没来过商州,不知道商州的路会这么好!”这是许多来到商州的人由衷的感慨。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测试,汽车从西安城区出发,走312国道,到蓝田是一个半小时,而从蓝田到商州才不到一小时。过了蓝关,就进入商洛地区。这个当年韩愈笔下“雪拥蓝关马不前”的险山恶水之地,竟然成为可以任意驰骋的坦途。你不能不钦佩这条公路的建设者们的伟大和力量,不能不为他们真诚无私的奉献而感动。
312国道西起伊宁,东至上海,是东南各省通往西北各地的主通道,也是我省米字型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交通部确定的文明样板路工程。在这条国道我省境内的建设施工中,商洛地区交通局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小商塬至蓝田48公里二级路改建工程商洛地区境内19.86公里已于去年底建成通车,打通了商洛通往西安的主通道。商州至丹凤43.11公里二级路改建工程,已于去年9月竣工通车。丹凤至商洛界75.27公里二级路改建工程,已基本竣工,将于9月底竣工通车,迎接交通部文明样板路建设检查。截止目前,312国道二级公路改建商洛境内,筑路总里程171公里,共完成投资10多亿元,出色地完成了省交通厅下达的任务目标。
公路交通运输目前仍是商洛地区唯一的运输方式。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商洛地区的公路建设一直非常落后,严重地制约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尽管该地区的地委,行署班子和交通局历任干部职工,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由于地处山区,施工难度大,成本高,资金奇缺,道路的落后面貌一直无法改观。1997年10月,以冀民治为书记、局长的商洛地区交通局领导班子走马上任,面对商洛地区公路建设落后的严竣形势,他们以发展地区公路事业为己任,决心在任期内使商洛地区的公路建设有一个大的改观。为了使工程项目顺利上马,他们四处奔波,坚韧不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为公路建设争取到一个又一个工程项目。
为了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建设投入,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积极争取国家的投资和补助,争取以工代赈和扶贫公路建设投资,二是充分利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积极申请银行贷款,及时调剂资金,解决工程急需,确保施工正常运转;三是用活“民办公助,民工建勤,公办民助”等政策,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全面落实行署制定的公路建设优惠政策;四是制定引资优惠政策,探索引资渠道,扩大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和广度。据不完全统计,仅1998年以来,他们共争取到国家的投资和省上补助资金2亿元,自筹贷款3.86亿元,有力地保证了公路建设的需要。截止目前,全区国省县乡公路总里程达到5483公里,其中等级路4120公里;村公路6876公里,2729个行政村通了公路,行政村通路率达到95.5%,公路从数量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逐步发展到里程明显增长,路网布局趋于合理,以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网络的公路网格局初步形成。公路交通正在为商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公路建设中,商洛地区交通局,始终没有忘记把312国道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国家对312国道改建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这是发展商洛地区公路建设,改善道路条件,拉动商洛地区经济繁荣的大好机遇。他们决心,不仅确保达到交通部要求的全国样板路的:要求,而且质量要达到在312国道全程成为最好的路段,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到的措施。
首先是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确保工程顺利进展。312国道建设中,地委、行署批准成立了建设指挥部,地委书记任政委,专员任总指挥,主管专员任常务指挥,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地区交通局作为建设单位,成立了项目管理处,抽调专人,集中办公,实施对建设工程的协调、指挥,专门实施建设工作。为提高交通系统管理能力,锻炼内部队伍,地区公路总段成立了相应的建设管理处,现场办公,负责建设工程实施工作。地区交通局还成立了分段项目监理办公室。沿途各县由县政府负责组织,成立了征拆指挥部,征迁和环保工作,健全的建设、管理、监督、监理、征迁和环保体系,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其次是加强建设程序管理,加快工程进展步伐。在组织建设管理单位,积极配合完成设计、评审,以及加强项目报建工作的基础上,他们重点抓好项目的招标工作。地区成立了招标领导小组,各管理处成立招标办公室,组建评标委员会。严格按要求编制招标文件、招标办法;严格资格预审,重点
审查招标单位的设省、人员、信誉,完成资审报
告;对投标单位进行认真评标,综合打分,排出短名单,对进入短名单的单位进行现场考查,完成评标报告和考察报告,地区领导小组召集会议,进行评论,无记名投票定标。同时加强标的管理,确保标的严密性,坚持招标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整个过程由监察、公证部门参加。由于管理严格,程序规范,工作细致,312国道建设选择的施工队伍信誉好,履约能力强,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要和要求。
第三是加强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按期完工。根据总工期的要求,他们制定了倒排工期,关死后门的管理办法。地区交通局实行领导联系工程制度,认真落实进度、质量、资金到位情况,协调处理建设矛盾,按照行署的要求,逐月制定下发倒排时计划,从项目部到各班组逐级确定负责人逐月考核奖惩兑现,并在商洛报、商洛电视台公布结果,加强社会监督。他们还成立了执法监察领导小级及办公室保证建设秩序。
第四是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他们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认真贯彻省公路局国省道工程质量责任管理办法,广泛开展质量年活动,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质量责任人对工程质量负全责,负终身责任。施工单位也必须逐级建立相应的质量责任制,对质量责任人经常加强质量意识教育,集中组织学习省内外质量工作先进事迹和做法,吸取质量事故的教训,明确质量的重要性。根据省上国道建设工程必须达到优良的要求和地区提出的争取312国道最好的目标,他们层层下达工程质量目标,建立了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一是加强政府监督,地区交通局抽调专人,不定期深入工地检查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对监理工作进行考核,查处违规行为,及时核测完工工程,评价工程质量。二是加强监理工作,严格监理管理,严格控制进场材料,检测完工工程,及返工不合格工程,坚持工序交验,计量支付工程款,坚持监理旁站。关键工序,关键部位施工监理,轮班坚守,直到完工。三是建立企业自检组织,在合同文件中明确规定自检要求,坚持施土企业不自检,监理不检查。针对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通病,对于桥涵台背填筑,路基压实,路面基层法理等关键部位,三级单位共同制定施工措施,严格验收程序,重点进行旁站,不合格的,坚决返工,决不姑息迁就,消除各种质量隐患,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
第五是优化施工环境,保证重点工程建设。对于道路改建的征地拆迁的环境保障,地区统一制定了实施办法,行署与沿途各县乡政府签订了征迁和环境保障责任书,并实行封闭管理,凡出现的环境问题由政府成立的指挥部或征迁办一个“窗口”对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找施工单位,同时解决好通道、平交、排水等建设环境问题,使各部门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协调统一,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交通厅、公路局、地委、行署的领导班子,沿途3县市领导、有关部门,以及沿途群众,都为国道建设付出了艰辛努力,功不可没。312国道商洛境内已通车的43公里已经受住了通车的考验,即将竣工的76公里,受到了有关专家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商州至丹凤段经省质监组检测,评为优良工程;丹凤至商南界牌段改建工程从建设情况看,质量好,符合优良工程条件,在省上有关部门检查时认为该工程质量控制好,在全省同类工程中属最好的工程。
照片说明:①党委书记、局长冀民治。 ②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左起:纪检组长徐民良,副局长张善民,党委书记、局长冀民治,党组书记房君昌,副局长邹绍金,办公室主任王志勇。③312国道牧护关隧道外观。④312国道商丹段二级路面。⑤312国道麻街岭隧道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