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警察与小偷斗法
文/潘勇
繁华的巴黎鱼龙混杂,扒手众多。巴黎的扒手,技术在欧洲属于“二流”,但是他们的举动相当“公然”,扒不到手,还可能行抢。
典型的场面是:在蓬皮杜文化广场,两名吉卜赛妇女各自怀抱一个婴儿,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拿着一块厚纸板。当她们贴近游客时,先是作势乞讨,并用纸板挡住对方视线。因为婴孩用背带兜着,纸板之下,两手活动自如,通常是当游客应对其中一人时,另外一人下手扒窃。
如此在大庭广众下扒窃,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更有甚者,有的游客当面掏出皮夹好心“施舍”,不料皮夹还没打开,便被其中一人一把抢走。
针对巴黎的扒手众多、贼名满天下的情况,法国政府每年在观光季节到来前,要出动大批便衣警察与职业扒手斗法。
法国国家电视三台日前播放了一段警察捉小偷的实录片:两名便衣藏身树后,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对街卢浮宫圆形的拱门。其中一个穿花格衬衫的便衣紧握手枪,另外一人拿着一副望远镜。突然,这人放下望远镜召唤同伴:“他动手了,我们上!”
“动手”的扒手偷的是一架相机,是一名日本学生的。他正全神贯注地看一张摊开的地图,漫不经心地将相机放在一旁。两名警察左躲右闪避开车辆,几个箭步冲过马路,拿出手铐铐住了嫌疑犯,把相机还给那个学生。由于一切发生得太快,不明就里的日本学生差点把警察误当成贼。
巴黎每年约发生3000件扒窃案件,平均一天近10起。根据调查,自从巴黎警方几年前展开这种观光季节的突击扫荡后,扒手不再那么猖獗。如果游客仔细观察,不难看出公交车上或是旅游景点,常有便衣警察在前后监护。
和警察数人一起出动一样,职业扒手也多半是结队作案。在巴黎等大城市活动的智利和秘鲁籍扒手习惯头戴棒球帽,背背包,手拿地图,佯装观光游客在公交车、地铁等处动手;阿尔及利亚籍扒手则喜欢作商人打扮,在观光名胜地区寻找猎物。前面那个电视播放的被抓住的扒手,是一名中年的阿尔及利亚人,穿着灰色羊毛西装,绵质衬衫也烫得笔挺,看上去很是“绅士”。至于在广场和人行道上,最常见的扒手是吉卜赛人,下手者以穿得破破烂烂的小孩子居多,因为这样被抓住时才不会被起诉。
法国本地人不好扒手此道,他们较为“在行”的是偷车和入门行窃,不过若是游客粗心大意的话,他们还是会趁机下手拿走背包和相机等物。
外籍的扒手被捉住后,会在服完刑后被驱逐出境,但是这些扒手常常会设法再偷渡入法国。外国人在法国被判刑,刑期通常很短,初犯者是两三个月,就算是惯犯,顶多也只坐一年牢。这样一来,难怪那些食髓知味的“三只手”们要“义无返顾”地重操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