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唱响“东方红”
一拖集团资助“东方红”作者后代的故事
在中国,有首歌,没人不知,没人不唱,这就是《东方红》。
在中国,只要是田野里有农机在奔忙,几乎都能见到东方红拖拉机的身影。
《东方红》这首歌,诞生于1942年正月。当时家住陕北佳县佳芦镇张家庄村的民歌手李有源,去县城唱秧歌的路上,望着东方喷薄而出的红日,触景生情,脱口用陕北民歌的《骑白马》调子,唱出了《东方红》这首千古绝唱。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把这首歌从佳县一直沿路唱到延安,边区政府的文艺工作者收集后加工成现在的《东方红》。从此,《东方红》唱遍了祖国大地,而且还作为人类送上太空的第一首乐曲永载史册。
东方红系列拖拉机,1958年开始源源不断地从古都洛阳中国一拖集团公司(原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生产出来。
“东方红”品牌的诞生,和《东方红》歌曲有着深深的缘分。1958年,拖拉机还没有诞生前,毛主席就有明确的指示:拖拉机的型号和名称不能用洋文。许多一拖人包括苏联专家组,都为此费尽心机。
一天,厂办副主任安道平路过厂俱乐部时,听见“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毛泽东……”他猛然想起“东方红”这个名字不是很好吗?他的提议很快被通过了。
1997年《新闻三昧》杂志在第九期发表了一篇通讯,报道了《东方红》歌曲的作者李有源的儿子李增堂一家。文中讲到李增堂的长孙李伟因家中经济困难,念到初一就上不起学了。李伟经常在爸爸、妈妈面前闹着说:“我要上学。”
一拖集团公司二铁厂宣传科副科长麻志强看罢这篇报道,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自己是唱着《东方红》歌曲长大的,又在生产“东方红”产品的企业工作。如今《东方红》歌曲作者的后代因经济困难而不能上学,应该帮他们渡过难关。麻志强从1997年11月到1998年1月共寄去了300元资助李伟重返校园。当钱寄到李伟家时,李伟高兴得哭了。
1998年“五一”期间,一拖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刘炳昭带队,赴陕北看望李增堂老汉一家。已七十高龄的李增堂,守着祖上留下的四孔窑洞和父亲的大照片过日子。
在张家庄村的山坡上,有一所东方红小学,是由一些全国少先队员捐资,1994年建成的。但由于频繁的自然灾害和恶劣的生态环境,村里人均年收入才几百元,还是有孩子上不起学。
一拖人从《拖拉机报》上看到这样的消息,几万名职工的心被震动了。他们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就捐款14万元,设立“中国一拖东方红奖学基金”,专项资助东方红小学。
一拖集团公司还为李增堂家捐赠了一台小型轮式拖拉机、一辆农用车,希望李有源的后代尽快脱贫致富。
一拖集团公司把这一活动命名为“唱响东方红”活动。1998年,正好是一拖集团公司建厂40周年,一拖人又为“东方红”增添了一抹灿烂的光辉。
在新中国50华诞之时,一拖人决心把“东方红”唱得更红更亮……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