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11月09日
社会新闻
02

找不到亲人报不上户口

张玉凤替人看孩子看出麻烦

本报讯 今年55岁的西安庆华胶木电器厂退休工人张玉凤两年前替别人看管孩子,只收到了一个月的看管费后,孩子的母亲便一去不复返,至今也无音讯,孩子的父亲亦不露面。眼看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孩子的户口却报不上。尽管她千方百计找到了孩子的爷爷、奶奶,但他们都不认自己的小孙女。看到聪明伶俐的孩子不能上学,张玉凤夫妇心急如焚,却不知如何是好。本报记者在接到新闻热线后,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1997年4月8日,通过张玉凤女儿的一名同学介绍,佘淑君领着她女儿“宝宝”来到张玉凤家,她要张玉凤给她看管孩子,答应每月给500元的托管费,佘在张家住了一个星期后才离去。

到1997年5月18日,张玉凤的女儿从同学手中接到了佘淑君给的第一个月看管费。到6月份,佘淑君和自称是爱人的杨卫明买了点小吃来看孩子,却未带看管费,张要时,佘说自己一个月1800元的工资还付不起这点钱。到了同年10月份,佘淑君把她的小床和一些东西拉到张玉凤家,到12月份,8个月的看管费仍没给一分钱,张给佘写了两封信,也不见回音。

1998年3月,仍不见佘的人,张玉凤及家人根据佘提供的住址,在炭市街才找到宝宝的姑妈杨东青。杨东青说她弟弟杨卫明正关在宝鸡一监狱。之后,张玉凤和家人在东六路南坊巷找到了宝宝爷爷的家。宝宝的爷爷杨国柱、奶奶苏美英连门也不给开。在这种情况下,张玉凤夫妇向西安一家法律事务所反映了此事,经法律事务所调解、调查,杨卫明的家人不承认孩子是儿子的,而佘淑君至今也未露面。

今年宝宝已5岁多了,眼看马上到了上学的年龄,张玉凤找到洪庆派出所,派出所让他们去灞桥区民政局办个手续。区民政局的回答是“不够收养条件”,就是送孤儿院也不够条件。这期间曾有人要抱养宝宝,但宝宝与张玉凤夫妇感情很深,不愿离去。

在张玉凤家,记者见到了宝宝,她目前身体健康,很聪明,也很懂事,能写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名字,她说她妈妈的家在铜川,爸爸的家在西安,她妈妈、爸爸不要她了,她很爱奶奶和爷爷(指张玉凤夫妇),这儿就是她的家。张玉凤夫妇现在不知该怎么办?欢迎广大读者和各界人士对此事发表看法,我们将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图为张玉凤和宝宝。党满良摄) 本报记者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