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世纪新年:贺年卡在冷清中呈现温馨
踩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新世纪一天天来临。2000年元旦在即,正是贺年卡销售的黄金时间,然而,走人今年的贺年卡市场,忽然发现往年连接人与人之间感情的贺年卡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冷落。在近一段时间的采访与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贺年卡虽然不再“流行”,但它仍然给人们能带来温馨。
越收越少的贺年卡
一位从教多年,桃李满天下的大学教师告诉记者,每年他都要收到学生从祖国四面八方寄来的贺年卡,积攒起来,年年都是一大厚沓,近几年却越收越少,一年比一年少,今年到目前为止就收到了七八张。面对这几张贺年卡,老教师深感人际关系日益淡漠的同时,仍然激动不已,他感觉到,仅仅几张小卡,他的学生并没有忘记他,真正体现出他的人生价值。
和这位老教师一样,许多人还是喜欢一张小卡式的问候与祝福。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祝福方式的改变,许多人已不再看重一张贺年卡式的问候,但在新年来临之际,收到贺年卡的人还是能读出许多温馨的故事。
现在谁还寄贺年卡?
在采访中,年轻人一般不再看中贺年卡,正在读书的中、大学生仍然喜欢这种朴素而富有真情的祝福方式。谈及其中的原因,大多是经济问题。作为学生,读书上学,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给朋友寄一张贺年卡,是最经济最温馨的祝福方式,贺年卡仍能起到架起友谊桥梁,传播亲情、友情的重要依托。而大多数年轻人却对此不屑一顾。
在采访中,许多年轻朋友都说,“现在谁还寄贺年卡,到时打个电话、传呼,祝贺新年快乐不是更直接更了当吗?”一些人还认为,经济这么发达,生活节奏加快,一是没时间买卡、寄卡;二就是寄了,害怕对方对此也不大在意。一个搞营销的朋友说:“贺年卡算什么,每年我给领导和客户送几百元的礼,大包小包,他们都看不上。”在金钱诉说着亲情远近和友谊长久的今天,小小的贺年卡的确不能代表什么,最多是新年到来之际的一种“例行公事”式的廉价问候。
上门推销都卖不掉
贺年卡被冷落,除了人们价值观念及祝福方式的转变带给它的不利影响外,贺卡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位在邮局工作的女士说,贺年卡的兴起在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最为火爆,那时的贺年卡好卖。近几年,贺年卡一年不如一年好卖,我们上门服务,联系企业、单位,都很难将贺卡推销完,每年都要剩一大堆,今年的销售情况也不好。面对多年不变,格调几乎一致的贺年卡,人们早已没有了新鲜感。看来,贺年卡还带有行业垄断的影子,对于市场太缺乏敏感,我们的销卡工作也不好作。
一张小小的贺年卡,曾经带给人们多少真情的祝福与温馨的记忆。从它兴起到流行再到冷落的曲折变化过程,也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变化历程。兴也罢,衰也罢,它必将带给我们曾经的温馨与现在的思索。
本报记者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