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16年了,她依然喜欢在野外散步,依然喜欢和青年人谈天说地探讨人生,她的心里不但有自己的家还有这么一所学院……
女院长姚雁双
已过不惑之年的姚雁双,曾经在延安当了四年知青。四年的知青生活对她来说无疑是一次磨练,也正是这次磨炼,使这位省城来的“娇小姐”成了延安地区远近闻名的铁姑娘。这一变化过程,被姚雁双视为人生的一大财富。现在,每当她身处逆境时,她都会把困难幻化成下乡插队时的压力,从而勇敢地面对挑战。
1982年,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她被分到了铜川教育学院,使她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所铜川唯一一所成人高校里,她一待就是十六年。1994年,姚雁双走上了铜川教育学院院长的岗位。那时,教育学院已从办学的“黄金时代”滑入低谷,尤其是年轻教师更觉前途渺茫。学院的出路在哪里,成了每位教师焦虑的问题。姚雁双很清楚,要使学院走出困境,必须找到一条突破困境的道路。姚雁双后来的那些办学思路和做法,与其说是富有开拓精神,还不如说是逼出来的大胆尝试。 “打破成人性、师范性,开门办学,把铜川教育学院办成既为基础教育服务、又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一所人才培训中心。”这种思路使学院的路子越走越宽。近几年,他们已和省内10所大专院校实行联合办学,学院在籍学生达到1726人,先后开设了23个专业,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3个办学层,函授、脱产、卫电教育、职业培训、岗位培训5个办学类型。学院进入了第二个办学的“黄金时代”。1998年9月,姚雁双和其他领导成员就学院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提出了改革意见。经学院党委会、“双代会”多次讨论后实施。经过改革,学院48个行政工勤岗位压缩为32个,人事改革不但打破了身份界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还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形成了竞争上岗、可上可下、灵活流动的用人机制。
学院的事很杂,姚雁双很忙,忙中偷闲,她还在写文章。她写作的《教师的工作准备状态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刊发在国家一级刊物《教育评论》上。而她研究中学生的论文——《中学生需要结构初探》则收入《社会科学研究新论集萃》一书。和所有的女性一样,姚雁双喜欢品评服装的款式与色彩,喜欢和人们聚会聊天。所不同的是,她的心里装着家,还装着这么一所学院…… (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