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14日
社会新闻
02

吃野生动物易患怪病

时下,在一些地方,野味成了饭店、酒楼招揽食客的招牌。蛇、鹿、熊、甲鱼、兔子已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就连蝎子、蚂蚱也难逃煎、炒、烹、炸的厄运。殊不知,盲目的享受,片面的高消费和不恰当的饮食文化,带给人们的却不只是口福之乐。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华育平说,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兔形目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多种类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B病毒、鼠疫、炭疽、甲肝等。人如患上炭疽,身上将出现脓疱、水肿和痈,病毒还会侵入人的肺或肠胃。B病毒研究专家田克恭副研究员说,我国主要猴类——猕猴(二类保护动物)有10%—60%的携带B病毒。这样的猕猴把人挠上一下,甚至吐上一口,都可能致人感染,而生吃猴脑者感染B病毒的可能性更大。人一旦染上,必死无疑。

当前,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大多生存环境不明,来源不明,卫生检疫部门又难以进行有效监控,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就在对野生动物的猎捕、运输、饲养、宰杀、贮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扩散、传播。由于病体罕见,人吃野生动物染病后,要么诊断不清,要么难以治疗,甚至稀里湖涂丢了命。中科院院士、肿瘤和艾滋病毒研究专家曾毅教授介绍说,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毒最早来自非洲的灵长类动物(猴、猿等)。许多动物携带的病毒、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肌肉、血液、内脏里,而且“蒸不熟煮不烂”,煎、炒、烹、炸、煮根本奈何它不得。华育平指出,蛇可谓“百病之王”,癌症、肝炎它几乎什么病都得,寄生虫更多。一些老蛇,用手一捋所感到的疙疙瘩瘩,就是其皮肉间成团成团的寄生虫。蛇胆虽是一味中药,但其药用与食用迥然不同。药用蛇胆的来源、炮制方式、服用方法和用量都有严格精确的规定。餐桌上的蛇胆,讲究个“鲜”字,都是从蛇腹中现取的。上海市长征医院中医科主任魏品康说:“鲜蛇胆里面虽含有促进消化的成分,但也含有许多由肝脏输出的有毒物质乃至鞭带舌虫等寄生虫。盲目吞服鲜蛇胆,极易损伤体内器官,诱发肝、肾功能衰竭。”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教授汪松不无忧虑地说:“中国虽然是生物多样性大国,但也经不住滥捕、滥杀、滥吃。如此下去,恐怕要不了半个世纪,我国的许多野生动物只能剩个名字了。食客们就是从自身的健康考虑,也应该嘴下留情,不要再滥吃野生动物了!”(赵安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