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14日

陕西工人报社会经纬 2000年百姓关注八大话题 改革重锤今年抡向谁 图片新闻 漫话腊八节 桑塔纳“独宠”不再 难忘的野菜 上海人请对野生动物嘴下留情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社会经纬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经纬
04

改革重锤今年抡向谁

文/靳丽萍

中国的改革重锤已经砸遍了企业、砸完了中央机关,现在正敲打着省、市、县,有1/3的干部下岗。今年,这只重锤又砸向“闲人”最多的事业单位。

闲人,休矣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1998年以来的机构改革还不彻底,原因很多,但事业单位没有跟上是最主要的。

像国企和政府机关一样,事业单位(主要是科教文卫系统)也存在着惊人的重复建设和人浮于事,这一点最招朱总理恨。以教育为例,每个省、市甚至县都搞小而全:农业、师范、交通、商业、政法、综合院校,一应俱全。每所院校还各配一套领导班子:校领导,院领导,系领导,科室领导,一个都不能少。

同样的现象还存在于“媒界”。1986年,中国只有180多种报纸,10年之后,这个数字达到了2202种。

不是报纸的总量太多,与发达国家人均信息量相比,中国的报纸总数还是偏低。问题是:增加的报纸大多数是重复的。

报纸减肥记者下岗

早在去年秋天,一份涉及到全国上万家报社生存状态的重要文件,就由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了。不过,当时的传阅对象仅限于各大报社的社长和总编层。行内人士透露:如要它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国报业将面临改革后最激烈的一次震动。

2000年元月1日,各部委主办的行业报首先被断奶:机关报头衔被取消!财政拨款被取消!用行政命令强迫下属企事业单位订阅的特权被取消!据新闻出版署的可靠数据:过去全国每年公费订阅这些报纸的钱,高达5亿元。断奶后的行业报,只有两条出路:要么自己长出翅膀,在市场上打拼出一片天地;要么“归顺”中央大报,接受重组。

大学消肿教授考级

1999年的11月,对于清华大学的许多教师而言是个蜜月,他们的工资卡里多了不少钱,从300元到5000元不等。同样是这个月,清华完成了精减20%编制的计划。一面贴膘,一面消肿,这就是今年高校人事改革的普遍做法。

清华的教职岗位被分为9级,相应享受9等津贴。最高的“九级教师”收入每年可增加5万元,几乎是原有工资的两倍。其他几级分别增加4万、3万、2.3万、1.7万、1.2万、8千、5千和3千。

上哪级岗要经过专家团考核,讲师与教授一视同仁。被聘上岗的人,才能对号入座拿津贴,没被聘任的,即使名义上是教授,实质形同下岗,清华叫“落聘”。

清华大学人事处处长裴兆宏透露,清华的改革不止如此,他们正在酝酿率先在全国取消“教授终身制”。

作为2000年高校改革的领头羊,国家教育部为清华、北大各拨款18个亿,且明确要求拿出一定比例,给教师加薪。

其他院校的改革也已陆续展开。

科研疗伤院士革命

科研单位的人事改革,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是年10月,“科技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就精简了计算技术研究所86%的人员,同年冬天,数学院166位研究员中又有2/3“下岗”,中科院的提法是“转岗”。

直到去年9月,中科院才宣布他们“知识创新工程”的进展:全院6万名科研人员,最后被确定为稳定骨干层的,只有3万人,另外3万人将进入流动状态。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的比例,刚好1:1。大量流动人员中,包括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客座研究人员。

促使科学界宁肯切肤不愿苟且的原因是:科技队伍的臃肿老态。以中科院为例,仅一个研究所每年支付工资和医疗费用就要超过1500万元。与之不相称的是:全国近一半的研究开发机构,一年中竟然没有发表一篇论文,每年成果应用的数目不超过10项。

科教兴国的口号妇孺皆知,事实却是: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在连续下滑,而且是国际竞争力8大指标中唯一连续下降的指标。

大量科研人员分流后,政府将投资50亿元,着重支持科技精英。国家承诺:每人可以拿到200万元的经费,而且上不封顶,得到200万元资助者,还可以向有关基金申请其他研究经费。这就是“知识创新工程”,它的目标是:在2010年以前,使中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