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18日

陕西工人报特别报道 为新世纪写传奇

当前版: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本版导读

特别报道
04

为新世纪写传奇

——来自宝鸡卷烟厂的报告

文/严天池李建平

“西岐有凤,鸣于昆岗。”

神奇的西府,一代代英雄豪杰留下了千年绝唱;古老的陈仓,一群群创业者铸就了世纪辉煌。

当2000年第一个黎明的钟声还在耳际回响的时候,引吭高歌的报晓雄鸡告诉我们,在那个神秘的所在,历史的烟云消散之后,炎帝的子孙又创造了新的传奇。

为了聆听这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我们走进了古战场,来到了常羊山下。

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置身于创业者之中,心灵被深深地激荡着……

——采访手记

开篇

这是一片神奇的热土。

这里有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群体。

引领我们走进宝鸡卷烟厂的是街头电波传送的一条消息:宝鸡卷烟厂提前14天超额完成1999年各项生产任务,税利突破9亿元大关。

按说,一条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消息是不足以调动我们的职业神经的。然而,在宝鸡市的街头,我们听到了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们的谈话,他们啧啧称赞于宝烟的效益和贡献,艳羡宝烟的工作环境,更期盼自己的企业有宝烟那么一个“好样的”领导班子。我们的职业神经由麻木而苏醒,我们产生了探一探这其中究竟的兴趣。

宝鸡卷烟厂是一个走过了50年艰难而光辉历程的国有卷烟企业。这个与共和国一起诞生、共经风雨、同步发展的老企业,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焕发了勃勃生机。特别是近几年来,宝烟厂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外抓市场,内抓管理,用科技进步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开拓出了宝烟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喜人局面,企业出现了班子由弱化到坚强,产品由滞销到畅销,职工意志由散漫到凝聚,经济效益由下滑到大幅上升,厂容厂貌由黯然失色到焕然一新的巨大变化,步入了超常规发展的轨道。现在的宝烟,班子团结奋进,职工意气风发,产品越来越俏,怪不得外界多投以惊奇的目光。

在宝烟,我们又一次见到了“宝烟传奇”的策划者——厂长吴书诚,还是那样的精神抖擞,还是那样的谈笑风生,他神态中的大气和超然,他言语中的睿智和力量,令我们油生敬意。这位身兼数职,几副担子一肩挑的“儒生”企业家,以不同寻常的运作技巧,使一个个奇迹,扑楞楞地,诞生在了宝烟的热土上。

宝烟,不断铸就着关中大地引领时代潮流的新传奇。

聚精铸魂担大任

也许该应那么一句老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宝鸡卷烟厂厂长吴书诚和党委书记李峰“搭班”上任的时候,正是该厂职工翘首以待之时。

1997年的上半年,宝鸡卷烟厂遇上了一段不能令人舒心的日子:产品销售不畅、库存急升;职工情绪低落,生产波动。临危受命,正好考验新的领导班子。

“劳我筋骨,苦我心志,必当增益我所不能。”吴书诚和李峰,一对“黄金搭档”,在困难面前,一样地沉着,一样地坚定。

是啊!共同的选择把他们组合到了一起。他们选择了事业,也就选择了奋斗,选择了忘我,选择了牺牲。

“扭转危局,必须凝聚全员精神,必须重铸企业的魂魄。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吴书诚如是说。

两年之后,宝烟摆脱了困境,进入建厂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吴书诚回首评价自己身后的“一班人”,他只用了很简单的一句话:“太好了,太难得了!”

1998年初,当宝烟新班子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拼搏,把“偏离航线”的宝烟航船引领上主航道时,吴书诚、李峰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提高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上来。他们策划了“如何当好正职、副职,如何干好本职工作”的大讨论,唱响了班子建设的“四步曲”,制定了“五章二十三条”的“共同约法”,立下了“不捣黄龙誓不还”的“军令状”,形成了党政工团联合“编剧”,共同“导演”,全员参与,共谋企业大发展的新机制。

在这样一种新机制下面,宝烟的领导班子达到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他们用共同的行动思谋共同的事业。

一个团结的、实干的领导班子,必能带出一支积极的、向上的职工队伍。

这几年,吴书诚、李峰一班人一直致力于开掘宝烟生命力源泉的“凝聚工程”和“向心工程”。多年的企业领导工作实践使他们深信,企业的发展壮大,来自全体员工团结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来自职工心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来自不断求新、充满现代意识的企业文化。以此为目标,他们实践、实践、再实践……

吴书诚、李峰两人都在企业工作多年,他们知道,班子成员的精神境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和队伍的战斗力。他们更从一些企业由盛而衰的过程中体会到:班子成员争名争利“窝里斗”,是搞企业的大忌。有鉴于此,宝烟把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重头工作来抓。他们按照“政治坚定,廉洁高效、团结有力、作风扎实、结构优化、业务精通”的要求,用“三讲”精神武装班子思想,在市场风浪中锻炼班子成员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用压担子的办法促使班子成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1999年7月,当宝烟人捧回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的金字牌匾时,宝烟的所有员工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为他们有这样的一班“火车头”而欣慰。

驰骋市场振雄风

这几年,宝鸡卷烟厂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优异成绩,还得益于他们下大气力开拓市场。宝烟的这一届班子上任之后遇到的第一个危及企业生存的问题就是市场销售不畅,他们也首先在市场销售上下“猛药”,终于牵住了重振宝烟雄风的“牛鼻子”。

宝烟人在市场经济的波涛中大展雄风,创造了惊人的业绩,他们用大手笔谱写了宝烟历史上又一篇华彩乐章。继1998年生产卷烟42万箱,完成产值13.9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8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之后,1999年,宝烟又生产卷烟44.5万箱,完成产值16.3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64亿元,实现利税9.06亿元,提前14天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企业搏击市场风浪,领导班子成员的市场意识至关重要,吴书诚深谙此道,他也有意识地给班子成员“灌输”这个道理,以期形成行为自觉。

在厂十三届一次职代会上,吴书诚重点指出:市场营销要成为全厂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他提出了销售部门要搞好三项建设的要求:即:建设稳固的省内外销售基地;建设一支素质高、战斗力强的销售队伍;建设高效有序灵活敏捷的营销机制。

在厂十三届二次职代会上,吴书诚再一次强调指出,市场经济忌讳旁观等待,忌讳坐而论道,市场经济要的是行动,行动,立即行动。

于是,三年来,宝烟人发起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攻势,他们要巩固市场,抢占市场,拓展市场,驰骋市场。

在这场市场争夺战中,宝烟人大展雄风。

1997年下半年,吴书诚,李峰亲自带队,走访用户,开展市场调查,想尽千方百计,大打销售工作攻坚战,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

1998年年初,宝烟生产经营走出危局,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他们乘势而上,打响了一个旨在拓展市场,增加宝烟市场份额的“三百七拓”战役,形成了销售前线和生产一线两个方面的“百团大战”之势,为宝烟实现超常规发展及增长方式的大转变埋下了伏笔。

1999年,全国卷烟市场呈现出典型的买方市场的态势,竞争愈演愈烈。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宝烟人不叫苦,不退缩,他们沉着应战,精心运筹,调整销售布局,强化销售力量,有针对性地推行单品牌运行,实施访销送货新举措。同时,抽调60人充实西安烟草专卖稽查队伍,联合成立5个专门营销组,共同净化、培育西安卷烟销售市场。他们还坚持以网点为重点,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先后在省内外重点销区开展了“99真情大行动”,“百城万店大结网”等活动,与陕西省文化厅联合举办“万场电影下乡”活动,有力地配合了产品销售工作。1999年,宝鸡卷烟厂卷烟产品产销率达到99.6%,其中在省外就销售6.09万箱。

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展现了宝烟人的英雄气概。在这场战斗中,宝烟厂长、书记一马当先,班子成员勇往直前。“精兵排”上去了,“尖刀连”出发了……大江南北,留下了宝烟人的串串足迹;长城内外,洒下了宝烟人的滴滴汗水。

宝烟人的汗水没有白流,心血没有白费。他们终于打赢了这场销售翻身仗,终于为宝烟产品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在这方天地里,所有一睹宝烟人风采的人们,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优生优育新品牌

1999年5月21日,这是一个令宝烟人会心而笑的日子。这一天,宝烟的“猴王”新产品荣获全国名优产品称号,“西北没有高档名烟”的历史终于划上了句号。

2000年的早春,宝烟人又以兴奋的心情,向新世纪捧出了她们刚刚“生产”的还带着母体余热的新生儿。

1990年以前,宝鸡卷烟厂的主导产品在市场上颇为畅销,他们生产的10多个系列产品都受到了普通消费者的喜爱。然而,这种喜爱是初级的,朴素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新的高一级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迫使身居在西北的宝烟人不得不做出选择:开发研制自己的高档名牌产品。

1993年春,怀胎三年的宝烟第一代高档新品问世了。“横空出世的美猴王”以其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高档次,一经投入市场,就大受青睐。短时间内,这一产品也很快在西北各省及四川、福建、广东等地走红。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近几年,宝鸡卷烟厂不断推进名牌战略,加大产品开发改造的力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特别是1998年,宝烟厂开发改造了8个新产品,并利用已有的市场信誉,全面开展“金丝猴形象重塑工程”,使老品牌焕发了生机。

接着,宝鸡卷烟厂又对他们凝结了多年开发心血的系列产品进行全面改造,先后开发了金卡、软包、磨砂、银卡等新成员。

新产品出世了,她们将以什么风格、什么价位确立她的市场定位?她们会不会倾覆在眼花缭乱的卷烟市场的大海中?宝烟人特别是班子里的吴书诚、李峰没有停止思考。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开展市场大调查,摸清了消费者的口味和喜好。于是,大胆而又新颖的设想出来了。一个个系列新产品,穿上艳丽的新装,如一个个给人传递惊喜的美妙的精灵,活蹦乱跳地来到了人间。

1999年9月,当全人类都在为迎接新千年而兴奋、而思索、而浓彩绘新图的时候,宝烟人也在挑灯夜战。吴书诚在给全厂的科研人员动员:“给新世纪一份惊喜,让猴王率先蹦进新千年。”100天之后,石破天惊,“猴王2000”驾祥云,舞彩练,英姿勃发,来到世间。

这是宝烟人“优生优育”精心呵护的结果。这种精心体现在宝烟人始终不渝地抓产品质量提高上,体现在宝烟人的名牌战略上,体现在宝烟人惮精竭虑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上。

在宝烟,人们都熟悉一个十分苛刻的没有一点回旋余地的高标准:把质量波动控制到最低限度,实现市场抽检合格率100%,追求零缺陷。“精工细作,支支合格;永远改进,追求完美”是宝烟厂的质量方针,“产品质量是企业的命根子”是宝烟三千员工的共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宝烟人认识到了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超前开发利用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他们全力推进以烟叶为基础的名牌战略和地产烟升值工程。他们通过工艺技术改进,制订适宜的工艺参数,提高了烟丝的填充值,调整了梗处理线的工艺流程,以降低消耗、降低焦油含量。他们还制定了从选叶、制丝到卷、接、包的一整套的高于国标的技术参数和规范。宝烟人深知,开发研制一个新品牌不易,保护和壮大一个新品牌更难。因此,宝烟人看重“优生”,更看重“优育”。他们把生产环境的改善当作一件“细活”而精益求精。

在宝烟参观,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叹宝烟生产环境的极度整洁和有序,许多生产部位令人赏心悦目。这几年,宝鸡卷烟厂先后斥巨资优化、美化工厂的生产环境。对现场的人、机、料等各个工序进行了彻底整改,实现了设备无划痕、地面无灰尘、机台无闲人、车间无跑冒滴漏、现场无杂物、厕所无异味的“六无”标准,创建了西北第一个“全国烟草行业管理样板车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一个“温馨的产房”里,宝烟人用温暖的双手捧给新世纪的必定是一个个丰硕健壮的“宁馨儿”。

1999年以来,宝鸡卷烟厂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烟草局“1144”跨世纪改革和发展战略,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内部改革,全厂上下紧密团结,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坚持走市场效益型发展道路,在实现既定目标的同时,还先后成功开发改造了4个适销对路的产品。宝烟人象呵护自己的心肝宝贝一样呵护他们亲手创造的名牌产品,他们把心血和汗水融化到工作中,把深情和爱意倾注在产品上。

着力技改谋发展

宝鸡卷烟厂在推进科技创新,增加产品本身的科技含量,扩大高档产品比重的同时,没有放松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他们把提高工厂装备水平当作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关键环节。厂长吴书诚对此看法独特,他形象地说:“现代化工业生产,不比手工作坊,在这里,装备是母腹,人是助产士,好产品孕自好装备。”

基于这种认识,宝烟厂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又把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装备改造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1999年,宝烟厂再次投入技改资金2450万元,使1组GDX2、2组帕西姆设备先后投产,使“九五”计划引进的卷接包设备提前一年全部投入运营。先后完成了制丝线洗梗工艺设备的更新改造,新建了两幢烟叶库,完成了C02膨胀烟丝线的前期报批程序。同时,他们坚持每月一次的工艺技术分析会,对库存烟叶全面开展质量普查和理化检测,积极应用“三新”技术开展科研攻关。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统计,宝鸡卷烟厂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投入技改资金1000万元、1.1亿元、2.5亿元、5亿元。特别是后期技改,使宝烟厂的装备状况实现了突飞猛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进入2000年,宝烟厂还计划与日本烟草株式会社开展技术合作,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准。

为了使全厂员工尽快适应新装备,宝鸡卷烟厂近几年来始终抓住员工培训不放松。仅1999年,全厂就举办厂级培训班14期,培训员工636人次。选拔专业对口、有培养前途,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员工218人次外出培训。全厂还有12个岗位组织开展练兵比武活动。183人参加,众多职工参与,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学技术、学业务、开展技术革新的热情。职工自己设计的“条包缺盒检测器”,解决了6000型包装机缺盒问题,荣获了烟草行业QC成果一等奖。

宝烟人深知,历史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企业兴旺发达,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因此,他们说,只有技术进步,企业才能发展;只有高标准、高起点,企业发展才能高速度、高效益。为此,吴书诚厂长在厂十三届三次职代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加强科研力量,加快技改步伐,企业现代化,装备要先行。

到宝烟厂的生产车间参观,在他们的帕西姆机前,在他们的膨胀烟丝生产线旁,在他们所有的精良设备边上,所有的人们都会感受到一种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气息,都会赞叹技术革命的伟大力量。

宝烟人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也创造着迈向新世纪的新传奇。宝烟人说,他们要用大手笔、大气魄,使他们的企业发生大变革。宝烟,要在整体实力和外在形象上都有一个大改观,宝烟,要成为新世纪的新焦点。

并非结束语

我们到宝烟采访,置身宝烟花园般的厂区里,我们时时体味的是春风拂面的快感。我们和宝烟人交谈,深为宝烟人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企业,爱自己双手创造的名牌产品的精神所激动。宝烟人之所以孜孜以求,全力以赴,就是为着写大、写好“宝烟”这两个大字,宝烟的职工说:“宝烟的产品是我们的心肝宝贝,宝烟的声誉是寄托我们精神的家园,宝烟两个字是我们的眼睛和魂魄。”听到宝烟人这发自肺腑的声音,我们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至爱至纯”。

为了这“至爱至纯”,宝烟人从上到下付出了多少辛勤、多少努力、多少汗水啊!

厂长吴书诚,身兼数职,不分昼夜,穿梭劳作;党委书记李峰,身先士卒,脚踏实地,甘为人梯。在他们的身后,有副厂长谭召生,有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李宗兰,有副厂长淮宝新、李当生;有总工程师王连峰……有销售状元王满劳,有销售功臣李海善、钟彦华,……有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有后勤部门的“活着的雷锋”……有创造宝烟“世纪传奇”的三千“奇兵”。

1999年的5月,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宝鸡卷烟厂厂长吴书诚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金光闪闪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与此同时,宝鸡卷烟厂五车间帕西姆乙班也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消息传来,宝烟沸腾,山城惊喜。两种最高荣誉,双方踏进宝烟的大门,这在西北、在陕西企业中绝无仅有,在全国也不多见,宝烟人的劳动和创造,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宝烟人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又要离开宝烟,我们去向宝烟厂长吴书诚道别。面对记者,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吴书诚保持着一种谦谦之风。他说,成绩是上级领导和各界朋友支持的结果,是全厂职工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希望他还能谈谈他自己,然而他说,没有啥说的。我们也理解,他确实没有时间说啥,他太忙,忙得风风火火,忙得踏踏实实,忙得象一个进入亢奋状态的飞奔的骏马……

面对新世纪的曙光,宝烟人兴奋不已。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们要用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投入新的战斗,他们要用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产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他们要把宝烟建成文明的家园,美丽的花园,幸福的乐园。

我们也完全相信,有开拓者的龙马精神,有虎气不衰,锐气不减的坚强队伍,有关中西府深厚的文化积淀,宝烟人一定能够在新的一年再造辉煌,写下又一篇令所有人拍案惊叹的金色传奇。

我们注视着,我们期待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