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明珠枣园刘
在千禧龙年来临之际,被誉为东城明珠的西安市灞桥区枣园刘村传来喜讯,该村在党支部书记刘让和村主任刘刺正的领导下,实现了工业总产值750万元,村办企业总收入1600万元,一跃成为半坡遗址上的小康示范村。
位于少陵塬畔,灞沪二之滨西安东大门的枣园刘村拥有300多户农民,世代沿袭“半坡氏族”传统的耕作方式养家糊口,由于新兴工业的崛起,大量耕地被侵占,依赖土地生存的枣园刘人均耕地只有二分许,就是连年丰产,也只能勉强糊口。所以,村民们靠着卖地的一点钱或者靠出租房屋来混着生存。地处商机四溢的枣园刘村,却穷得连一间村委会办公室都没有。仅有的几个村办小企业,陷入亏损和瘫痪。就连那有限的土地,人们都懒得去耕种,寸土寸金的土地却杂草丛生,一派萧条,村民们只好自谋出路。穷则思变,面对困境,历史让刺园刘选择了刘让和他的忘年好搭档刘刺正。新班子成立后,他们仔细分析了当前本村的现状。首先应该转变村民的观念,解决老陕够吃够花易于满足的小农意识和不思进取的懒散思想,去除贫困给人们心灵留下的自卑阴影,激发人们自力、自强、实现自我价值的进取思想。
根据刺园刘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他们深入市场调查,潜心钻研市场,学习东南沿海的创业经验,并结合本地区的特点进行可行性研讨,抓住当前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摒弃原来小打小闹、孤军作战难以形成气候的经营方式,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上项目、上档次、上规模、组织村民搞租赁、承包、经商、运输等业务。并把村里的土地、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走集体化、办股份制的新型企业。恢复了制砖厂,先后办起了水泥构件厂、印刷厂、涂料厂、餐具厂和木器厂等。由于瞅准了市场,选对了项目、用好了为集体奋斗的人,所以,办一个厂,火一个厂,集体经济迅速增长。为了更进一步发展枣园刘的经济,又成立了东园工贸集团总公司,使经营更具有竞争力,令村办经济年年跃上新台阶。
困境造就英才,英才改变困境。实际上英才和普通人并没有明显的生理界线,只是英才时刻想的是群众利益而不是为自己贪财享福,这却又是英才和庸才不可逾越的分水岭。刘让、刘刺正自从成为枣园刘的当家人后,总是把父老乡亲放在首位,为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拉上有线电视、煤气灶,还安上电表及垃圾桶等,把街道全部打成了水泥路面方便了群众,美化了都市里的村庄。随着村经济的发展,他们又实现了原先村民想也不敢想的美梦,为村民盖起户均145平方米实用面积的花园别墅,健身房、娱乐厅、医务室等现代化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让都市村庄变为城市花园。刘书记表示,在2000年,将使孩子上学、上幼儿园全部实行免费,村民医疗费全免,老年人还可领到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村主任兼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刺正胸怀宽阔,富有爱心,投资了360万元办起了东林老年公寓,服务社会,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今后,枣园刘人要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引进科技含量高、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科技项目;引进各类科技、技术人才。引进的人才和村民同等待遇、享有分配住房、安排家属工作,孩子免费上学等。
目前,占地10亩,高22.5米,总建筑面积9194.94平方米,集商贸、餐饮客房娱乐为一体,投资近2000万元气派、豪华的东园综合贸易大楼已拔地而起。它的建成使用不仅仅是一座商贸大厦,而是竖起了枣园刘人的志气和希望,标志着一颗现代化新型小康明星村的升起。现在,刺园刘人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把握大发展的时代脉搏,创造二十一世纪枣园刘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张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