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发展军中兼容高科产业
构建陕西特色经济
1999年10月1日,北京,建国五十周年庆典的阅兵式隆重举行。空中,战机呼啸而过;地面,战车有序行进。这是我国现代化武器的一次大展示,武器的技术含量、威力、性能等令外国专家瞠目。这众多的武器装备中,我省军工企业承担数十项总体和分系统研制任务,工作总量涉及全部项目的48%。陕西——中国军工大省确是名符其实。
在“一五”、“二五”期间,我国把陕西作为战略后方,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新建了一批大型骨干军工厂、所,奠定了我省工业的基础。以后的“三线”建设,在陇海铁路沿线及汉中地区又建设了一批军工厂、所,使我省在航空、航天、电子、兵器、核、船舶等方面形成了规模优势。进入新千年,我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把军工作为我省四大经济特色来抓,这将极大地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有力带动西部地区相关产业和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此次发展其历史意义超过了以往,一幅宏伟蓝图已展现在人们面前。
——按照军民兼容原则,加速航空、航天、核、电子、兵器、船舶工业向现代化新兴产业跃升。这种跃升以发展行业主导产品为重点,按国家发展规划,在加快军品科研生产步伐的同时,加快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有些军品要根据民用需求改型,做到军民通用。发展有行业特色的主导民品,如:发展新一代支线飞机、民用通讯、导航以及航天技术的和平利用等。
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速高新技术成果向产业化跃升。主要在环保、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研究中开发一大批实用科技成果。如:替代氟里昂的R—134新型制冷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列入联合国环保资助项目,以及天然气汽车环保工程。这两大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近13亿元,利税4.1亿元。此外还有民用交通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性能液晶材料、PXI模块化虚拟仪器等,仅高性能液晶材料一项,每年可创税利4.9亿元。
一发挥龙头产品的带动作用,促进支柱民品向规模化跃升。我省军转民生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批市场量大、产业链条长的支柱产品,已具备了进行规模生产的能力。汽车和制冷设备要各达到百亿元以上规模。我省军工汽车有“两大两小”。要加快西沃豪华大客车国产化进程。“四达”系列大客车要向工程与部队后勤等特种用途发展,同时与陕重汽车厂及德国合作,生产高档大型客车。汉江微型汽车和秦川奥托微型汽车要通过合资、联营等各种办法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我省军工企业中有7家制冷企业,主要包括冰箱、空调以及冰箱、空调的压缩机、制冷电机、空调模糊控制器等,其研制开发能力都达到国内领先地位。要加快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组建上市公司等以扩大生产规模,到2003年产值达百亿元以上。
近几年,我省军工企业的民品生产以年均27.5%的超常速度持续递增,其产值18年增长了5倍,使国防工业产出在全省工业产出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在西部大开发中,军工企业将会发挥其优势,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进一步融合,军工资源与民用资源、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紧密融合,互相促进,真正起到带动陕西乃至西部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柳江河梁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