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2月21日
头版
01

妙棋一着全盘皆活

——丹尼尔集团成功兼并西安市纺织器材厂的启示

民营企业丹尼尔集团兼并西安市纺织器材厂后,不仅盘活了国企存量资产,而且实现了难得的“双赢”、“双利”结局:兼并的一方没有投入其难以承受的巨大现金流量,被兼并一方实现了难得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西安市纺织器材厂是一家已有44年历史的国营企业,它位于市区北二环太华路,占地34亩,主要生产棉纺行业的设备配套产品。由于产品陈旧老化,同时受全国纺织行业压缩的影响,已濒于破产边缘。截至1998年8月,该厂总资产840.3万元,净资产179.9万元,负债734.3万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3.4%,且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该厂原有职工246人,其中离退休职工123人。由于企业连年亏损,职工工资低,养老、退休等福利欠账很多。全厂仅有30余户有住房,50多户住在简易平房里,人均居住面积不足8平方米,还有100多户连这样的条件也没有。为了避免走向企业破产的境地,该厂曾多方寻求合作,但均因种种原因而未果。

丹尼尔是西安市一家具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集团。1998年初,该集团接手了西安市重点工程——解放路商业街道路拓宽改造工程。该工程处于西安繁华街区,拆迁居民中商户较多,而且人口密度大,无法全部就地安置。由于安置成本高,整个工程也遇到一定的难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安市纺织器材厂与丹尼尔集团出现了合作的契机。从1998年初开始,双方经过数度接触商谈,最终达成兼并重组协议。按照协议,丹尼尔集团除支付部分现金外,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将解放路商业街区近干平方米的商业用房给予市纺织器材厂,而纺织器材厂则以原有部分机器设备、厂房、存货和土地形态所反映的净资产置换繁华街区的商业用房。

这一成功的合作,使双方都摆脱了面临的困境。纺织器材厂由此止亏为盈,国有资产含金量大大提高,进而为实现可持续的有效增值创造了条件。同时国企存量资产盘活了,又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解决了下岗、待岗职工的生活困难。

丹尼尔兼并该厂后,组织安置了50多人重新就业,上岗后人均月工资增加185元,增幅达55.2%。对离退休职工除补交了该厂所欠养老统筹基金外,退休费人均增加了15%。为了圆职工的住房梦,丹尼尔集团又补贴500多万元,为全厂职工每人解决了一套住房。而丹尼尔集团对纺织器材厂实行兼并重组后,将该厂原有工业用地变成了居住用地,建成了一个小区,部分原住解放路地区的居民将被安置到这里,实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受益。在这次成功的兼并中,丹尼尔集团也顺利地跨过了被许多民营企业认为难以跨越的“障碍”——大规模的货币资金投入。

这次盘活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的成功实践,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和启示。第一,陕西是资源存量的大省,尤其是国有企业资源存量巨大,通过债务、资产和人才的重组,是盘活国有企业存量、激活国有企业发展潜力的有效途径。第二,搞活国有企业,盘活国企资产存量,优势国企对劣势国企兼并,无疑是兼并重组进程的主流,但从丹尼尔集团对纺织器材厂成功的兼并重组来看,民营企业参与其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省民营企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其灵活的机制与管理模式,是许多国企所不具备的,其强烈的市场意识与冲击力,更值得国企所效法和借鉴。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对国企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也可实现自身效益的增长。第三,国有资产可以采取多种保值、增值方式。丹尼尔集团成功兼并纺织器材厂的关键之处在于资源的重新整合与有效置换,不以货币流量为衡量尺度的资源重组,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生产力。本报记者桂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