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3月21日

陕西工人报专版 加快农网改造步伐服务西部开发大局

当前版:第A4版:专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版
04

加快农网改造步伐服务西部开发大局

——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农村电网镇建设与改造工作纪实

文/朱龙蛟 惠焕章 刘军

(一)

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电力,它不仅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来源和基础条件。没有电力的发展,一切的发展都会成为空话。陕西省地处我国西部,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农村用电、农村电网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与沿海省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农村电网结构薄弱,线损高,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998年,国务院决定推行“两改一同价”,即: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管理体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网改工程资金由电力企业以银行融资的方式筹集,政府出台政策,通过全网加价在15—20年内偿还。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电网布局不合理、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网损高、电价高的矛盾,实现城镇与农村用电的公平负担,使广大农民群众既有电用、用好电,也能用得起电,进而扩大农村的电力市场,提高农村的用电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我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经过多方努力,筹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省农电管理局作为陕西农网改造工程的项目法人之一,负责组织实施66个县、市的网改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系统1万多名职工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网改工程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二)

陕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此次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为了搞好这项工作,省政府成立了陕西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领导小组,副省长巩德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按照国家的要求,对全省农网改造工程进行了总体部署。为了加强农网改造及电网运营管理,1999年3月,省政府以陕政发[1999]10号文颁布了《陕西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及电网运营管理办法》,明确和规范了中央电力企业和地方电力企业在农网改造和电网运营管理方面的权力、义务和责任,这对于保证我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早日实现全省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同时还编制了《陕西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每个单项工程的建设单位,避免了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大建设规模现象。程安东省长多次主持会议,专题研究和解决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制定了征地和青苗赔偿费用由地方政府承担的优惠政策,弥补了农网改造工程的部分资金缺口。各地、市、县政府还出台了支持农网建设与改造的具体办法,并广泛发动群众,特别是受益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创造了较好的施工环境,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

陕西省农电管理局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依据国家计委关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要着重解决供电设施陈旧、供电能力不足、综合线变损高等问题,建设与改造的重点是10KV及以下线路和配变,协调发展10KV以上县乡主干网的指导原则,认真进行了规划设计,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精心组织施工,对所属电网进行了建设与改造,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止1999年底,陕西省农电管理局累计完成投资17.48亿元,新建和改造0.4KV线路20470公里,改造配变台区6604个;新建与改造10KV线路11745公里,更换高耗能配变9667台/572.4MVA;新建与改造35KV变电站76座/307MVA,线路1371.14公里;新建与改造110KV变电站5座/16.45MVA,线路338公里。

(四)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是在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统一部署下进行的,是一项造福于民的系统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搞好这项工作,可以降低农村电价,提高电力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有力地支持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减轻农民负担,是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全面加强工程管理,把好质量关,防止和杜绝“豆腐渣”工程,是农网改造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和取信于民的关键。省农电管理局在进行农网改造过程中,把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各有关部门和电力部门狠抓了各个环节的管理。一是严把设备材料招标关,对农网改造工程所需的主要设备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统一招标采购。二是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对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实行了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过程监理。对10KV及以下工程由各地市、县监理部门负责监理。三是加强质量监督,定期进行检查,省质监总站成立了农电质监分站,各地市、县也都专门成立质量监督小组,有专人负责质量管理,定期巡查各地的质量情况。四是严把资金使用关,工程管理部门根据陕西实际,颁发了《陕西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概(预)算及决算编制方案》,控制了工程造价,防止了随意涨大投资现象。资金管理部门严格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项目法人按照国家要求对农网资金进行了专户储存,专人负责,保证了专款专用。五是加大了执法监察力度。省政府、省纪委将农网改造项目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不定期地对农网改造项目进行执法监察情况进行抽查,保证了农网改造工程的“透明度”。

(五)

陕西农网建设与改造,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首先使农网线损率大大降低,用电量明显增加。农网改造前,全局农村电网综合平均线损率为23%,电压合格率仅为67%。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变电站布点少,导致10KV供电半径过大(个别的长达80公里);二是供电线路导线截面小,造成了供电的“瓶颈”制约;三是配变台区布局不合理,配变容量小;四是供电设施陈旧,技术落后。针对这些问题,省农电管理局重点对售电量较大,问题较突出的县电网进行了改造,新建与改造了一些变电站,增大了供电线路导线截面,增加了10KV出线,对配变台区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更换了高耗能配变。改造后农村电网低压平均线损率降到了12%,电压合格率达到83%。

由于电网改造改善了用电环境,扩大了农村电力市场,在许多工矿企业开工不足,用电量下降的情况下,省农电管理局售电量仍出现增长。据统计,1999年共新增用户3850户,新增用电容量10.8万千伏安,全系统1999年售电量为42.24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9.4%,其中农村生活用电增长19.7%。

例如周至县集贤东村1998年7月线损率为15.2%,改造后1999年7月线损率为9.29%,降低了5.91个百分点。澄城县庄头乡君埝村改造前只有一台变压器,供电半径高达1公里,电压质量差,晚高峰时电压仅有140伏,为看电视,把几个稳压器串在一起用,就这样也从未看过一个完整的春节晚会。改造后,对线路走径进行了优化,新增了一台配变,缩短了供电半径,使电压质量达到了规程要求,线损率降到了12%以下。凤翔县彪角镇,原10KV供电半径高达40公里,用电高峰时,线损率高达37%,1998年由于新建35KV彪角变电站,把原10KV馈路一分为三,大大地缩短了供电半径,线损率下降到11.7%,用电量也得到了提高。富平县庄里乡南午村低压线路是70年代建成的,导线截面小,供电设施陈旧,配电室只有一级总保护,安全无保证,平均线损率为19.6%,供电半径长达1200米,用电量大,一遇刮风下雨,经常停电,电工忙得团团转,群众无电用,意见大。通过整改,将原来的16m㎡铝绞线换为35m㎡铝绞线,供电半径缩短在500米以内,将原来串户线的2.5mm2铝皮线改为0.4KV线路入村,接户线为6m㎡,各户安装了家用漏电保护器,提高了安全供电水平,线损率下降到10.2%,比整改前降低了9.4个百分点。乾县阳洪乡西堡子村,1972年通电后,从未改造过,供电设备陈旧,全村240户竟有130多户无主干线供电,村民用户互相串接供电,线路杂乱,线径小,电压低,末端电压仅为150伏左右,线路损耗大,平均线损率始终在40%左右。1999年12月份电网改造后,全村由一台100KVA的配变改为2台80KVA的配变供电,按村民居住条件合理架设了4条主干线、11条支线。线损率下降到12.3%,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电量损失63000多KWH,供电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2000KWH。临平镇马里村,由于低电网运行时间较长,供电线路混乱,设备年久失修,村民无表用电,私拉乱接现象特别严重,线损率高达30%左右。电网改造后,月平均用电量由网改前的12000KWH增加到18000KWH,线损率下降到10%。城固县三里桥供电所所管的江湾村和西寨村,电网改造后,新增榨油厂1个,面粉厂2个,地板条厂1个,新购买电视机26台,电冰箱7台,洗衣机25台。两村的生活用电及其它类用电分别比去年增长27.2%和23.6%。

(六)

陕西省农网建设与改造所收到的效果,在有效降低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方面,也体现得非常明显。农网改造前,全省农村到户电价平均水平为0.694元/千瓦时,其中目录电价0.323元/千瓦时,国家出台的价外加价0.023元/千瓦时,省政府出台的价外加价0.025元/千瓦时,地县价外加价0.021元/千瓦时,乡村自行加价0.104元/千瓦时,农网维护费0.198元/千瓦时。农网改造后,通过清理整顿,取消了省上价外加价0.025元/千瓦时,地县价外加价0.021元/千瓦时,乡村自行加价0.104元/千瓦时,共计取消不合理加价0.15元/千瓦时,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8600万元。通过电网改造,低压线损大大降低,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周至二曲镇下孟村电网改造前线损率为19.64%,网改后线损率为8.5%,降低了11.14个百分点,当月减负2152元。

(七)

全省农网建设与改造,还大大地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稳定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农村干部说,电网改造后,电价降低了,老百姓高兴了,农民的意见少了,农村工作好做了。老百姓说,电网改造是建国后党和国家在农村办的最大的好事之一,用电负担减轻了,电灯明亮了,马达转的欢了,电视清晰了,用电有保证了。

电网改造同时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村办企业、国营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以及家庭工厂的比例均较前有所上升,农民购买家用电器的积极性也得以调动。由于电压质量提高,用电安全性、可靠性提高,1999年,农村电网供电区域的每百户农民家用电器的拥有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家电消费近3亿元。同时,电网改造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水泥厂、预制厂、生产资料及钢材、金具加工呈兴旺之势,有些生产、加工厂家由于原先市场不景气,生产经营出现滑坡,电网改造使他们如久旱逢甘霖,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扶风县天度镇,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后,电力设施配套到位,目前全镇新增机井86眼,新建抽水站3座,发展大棚蔬菜2000亩,扩大辣椒种植面积1000亩,村办小型建材厂5个,多种经营、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比网改前净增133元。又如延安变压器厂,虽是国家中小型变压器生产定点厂家,但因地处延安边远山区,信息不灵通,在先后的几次招标中,均未能中标,为了使该厂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招标要求,招标办组织专家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帮助,该厂已于去年9月份成功地完成了S9和S9m系列变压器的试制,并通过了国家鉴定,被国家经贸委列为“第二批全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所需主要设备产品生产企业”推荐单位,在我省农网改造招投标中先后5次中标,订货总额达2854台,总价值3100万元,占年计划任务的70%,该厂因此顺利度过难关,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产品质量在竞争中稳步提高,职工收入也平均增长了35%以上。电网改造还增加了农民从业的门路,据不完全统计,参与电网改造的施工人员近2万人,从而增加了就业和从业机遇,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省农网改造的主要目标是,认真贯彻国家和我省关于“两改一同价”的政策规定,以“两提高、两降低”(即提高供电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网损耗、降低农村电价)为根本出发点,认真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到2001年实现全省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有关部门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农电工作者的拼搏努力,无私奉献,我省农网建设与改造,必将取得全面胜利,并在开发大西北及促进全省经济全面发展腾飞中,写下不朽的篇章。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