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谁知酒楼盘中餐野生动物有多少
—西安食用野生动物状况调查引发的思考
1999年12月,国家林业局向在野生动物保护的管理、立法、执法、保护救助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马建章等10人颁发了“大熊猫奖”。这一新闻,很快成为中外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全国“大熊猫奖”获得者倡议的“不食野味”,更是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积极响应。
然而,日前公布的西安野生动物食用状况的调查结果,着实令人担忧。此次由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的调查内容涉及5家野生动物养殖场、51家饭店、5家集贸市场和6家副食品商场。其中二星级以上的高级饭店12家,有经营利用许可证的仅8家;中档饭店、酒楼27家,经营野味的20家,有经营利用许可证的仅13家;小餐馆共计12家,经营野味的8家,有经营利用许可证的仅6家。这些饭店、酒楼、餐馆经营的野生动物种类有鸟类6种,其中省重点保护的有蓝孔雀;兽类7种;两栖、爬行类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娃娃鱼等。
食用鸟类最多的是美国七彩山鸡、蓝孔雀、麻雀、环颈雉等;食用兽类最多的是野兔、果子狸、狍子、野猪、毛冠鹿等;食用两栖爬行类最多的蛇、鳖、牛蛙、草龟、山龟等。调查的集贸市场中大多有销售野生动物的现象,而且均无经营许可证,且时有出售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游隼等违法行为。
从民众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尽管有84.69%的人反对吃野生动物,98.03%的人认为吃没有经过检疫的野生动物不安全;53.98%的人知道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但在西安市滥吃野生动物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一些经常吃野生动物的人还片面地认为,吃啥补啥,享用野味可提高主人身份和增加饮食营养。
有关学者专家经研究发现,几乎所有野生动物体内都有寄生虫毒素,上餐桌的野生动物一般不经过检疫,卫生没有保障。食用后,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将可能导致人患上各种疾病或绝症。另外,从生物链来讲,食用野生动物未必一定有利。现在很多地方农药杀虫,青蛙吃虫,蛇吃青蛙,农药逐渐积累,到蛇体已积累很多有毒物质,人再食用有害无利。
为了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创21世纪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的绿色家园,记者建议:一是大力开展“提倡不食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观念”的科普宣传活动,倡导饮食和营养新文化,形成全社会抵制食用野生动物的良好风尚。二是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应下硬茬,研究出台切实可行的对食用野生动物的管理和检查处罚办法,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管理食用野生动物。三是加强一般非保护的肉用野生动物I的驯养繁殖工作,发展大型的、规模化的、一般非保护的肉用野生动物养殖场,使其形成产业化食用野生动物生产基地。杜绝从野外捕捉、猎杀野生动物。四是设立公开监督电话,开展有奖举报活动,通过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树立“吃野生动物可耻、保护野生动物光荣”的社会公德。
保护野生动物,应从餐桌做起;爱护自然资源,请君嘴下留情!本报记者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