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4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报企业形象 托起彩虹丹凤飞 搏击商海创大业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搏击商海创大业

——记咸阳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奇山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驰名中外的古都咸阳,千百年来有多少英雄豪杰,演出了一幕幕壮烈史诗,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在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里,这块充满传奇色彩的热土上,又出现了一群群无愧于时代的创业者。他们勇立潮头唱“大风”,义无反顾作奉献,用胆略与智慧谱写新的辉煌。去年被评为世纪之交陕西商业“十大新闻人物”的咸阳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李奇山,就是其中的一位突出代表。

扑向市场找出路

咸阳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原名咸阳百货纺织品总公司,是原地区百货公司、市百货公司、市纺织品公司因地改市而合并成立的商贸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矛盾日益暴露出来:二三家企业合并,冗员多,1400多名职工,仅离退休人员已达400名,年平均支付工资127万元;债务大,到1994年末,企业总资产4806万元,而负债却高达4552万元,其中欠银行贷款2256万元,潜亏及各种核销损失高达1130万元,仅利息一年就要220多万元;职工队伍涣散,精神萎靡。企业进退维谷,到了频临绝境的地步。

1994年8月,曾多年担任基层商场经理的李奇山,担任了公司总经理。这年他刚过不惑,面对重重困难,他不等、不靠、不畏难。在第一年职工大会上,他畅声宣言:“我们要以改革做动力,扑向市场找出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几经调研,几经思考,一个颇有见地的改革方案出台了,经过职工几上几下讨论,全面付诸实施。

第一步,对零售企业全部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交,盈亏自负”的承包责任制,推墙人海使员工放手自主经营。此举不仅解决了过去“承包制”长期解决不了的包盈不亏的难题,而且扎实有效地贯彻了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第二步,将19个分公司调整为10个专业公司,大胆推行参股经营责任制,每个职工人股一万元,总公司给每个职工配二万元商品,把职工利益和企业经营紧紧捆在一起,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第三步,大力改制批发企业。咸阳市距省会西安仅20公里,在市场经济下二级批发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经反复论证,慎重考虑,最终痛下决心,彻底改制,解体国有批发,变国营为民营,将原10个批发分公司债务及职工集资已亏损部分,计140多万元由总公司一揽子承担。同时,为安置好批发企业国转民营后职工的就业问题,总公司无偿为每个职工提供8000元的商品扶持,职工优先进入本公司新建的轻工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此举不仅甩掉了批发企业长期亏损的帽子,也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打好了基础。

三项改革三盘棋,着着出奇、出新、出活力,从而使企业摆脱了困境,焕发了新的生机。

优化资产添活力

1996年,公司将40余间办公室腾空,投资10多万元改造,公开向外招租年收入20万元。同时公司又将占有80多亩土地,大量仓库用地和闲置、半闲置房产逐一审视,量体裁衣,规划设计,全面开发起来。

一创办专业市场。将公司原针织站5000多平方米的仓库改建成咸阳市唯一的一家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113间营业房很快被抢租一空,仅此一项每年可创收100多万元。将占地50余亩的百货站库房投资160万元建成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的咸阳最大的轻工业品批发市场,招商200多家,年可创收200万元。

——出租办公楼。将原临街新老两栋56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分段切割向外出租,年收益120多万元。

开发商品房。将地处易俗巷的原纺织站5.6亩地,与一家房地产公司联合开发,创收266万元。

——改造旧商场。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的红旗商场,系五十年代的简易建筑。在国家没有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采取集资、入股、拆借、垫支等办法筹资1200多万元,仅用一年时间就改造完工,投入营运,两年可为公司创收750万元。

四项开发性经营,全面盘活了公司资产,企业后劲大增,一跃而成为咸阳市同行业之首和省内各地市同行的前列。同时,还为安排内部和社会下岗人员作出了显著贡献,三年来共安置再就业人员近1000名。

组建集团抓机遇

李奇山象一团火,把企业烧得红红火火,但他并不满足现状。1997年,咸阳被列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他立即看准了这难得的机遇,通过调研后积极争取。“母体裂变,分散突围,悬起一头,搞活一片。”这16个字,就是李奇山的总思路。他的具体设想是,以商贸大厦为依托,吸收下属十个零售商场、新改建运营的咸阳建材批发市场和轻工业品批发市场,组建咸阳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待集团壮大后,再兼并百纺总公司,还清历史贷款。这一思路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当年8月经市体改委批准,成为全市商务系统第一个集团公司,并正式挂牌运转。重组后的集团公司占有国有资产3152万元,负债1707万元,资产负愤率54.16%。集团公司与百纺公司资债一次划断,产权清晰,债务分明,并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范运作,收到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严格管理增效益

李奇山作风泼辣,性格豪放,对工作一丝不苟,务真求实,严谨而细微。出任该公司总经理以来,尤以管理方面的“严、细、实”出名。

——大刀阔斧进行机构改革。他上任不久,便进行机构改革,合并下设机构,压缩中层干部,精简管理人员,公司管理人员由46人减少到28人,基层由146人减少到48人,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和岗位技能工资制,先后共免去18名不称职的中层干部。

——加强资金费用管理。全公司动员消化库存商品500万元,以资抵款86万元。开展清仓甩卖、假日廉价市场等活动,压缩库存,盘活资金。同时,深化、细化内务财务管理,各项开支,特别是基建、采购等重要开支,不是一支笔,而是按照经手人、科室负责人、业务主管经理、财务主管经理、总经理层层签字的程序,审批报销。仅办公、车辆、接待、水电等,每年可节资16万元。

——抓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他亲自动手,制定了财务、廉政自律、行政管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制度,并身体力行,带头执行。他多次在党政工联席会上讲,一切工作都必须按制度办事,管理才能不断上台阶。

——加强民主管理。他常说,如今企业是法人负责制,但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几年来,每周平均召开一次党政工联席会,集体研究公司有关重大问题,并及时提交职代会审议决定,调动了全员积极性,增强了企业决策透明度。如在红旗商场改建中,他亲自带领班子8名成员,先后十余次赴西安建材市场反复比较,购买价廉物美材料,仅此一项为企业节资120万元。

廉政敬业铸辉煌

现在的咸阳商贸集团(有限)公司,一个项目的支出往往就是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但作为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一肩挑的李奇山,在日常工作中还是能抠就抠,珍惜公司里的一分一文。他从自己做起,尽量少花钱,多办事。前年元月到兰州考察小商品市场时,他先让司机和副总经理找了最便宜的房子。这次他深入地请教了当地市管人员,走访了顾客的反映,从市场布局到营销策略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但住的却是三个人挤在一起的小房子,一个床位的价只有15元钱。吃的嘛,常常是一碗拉面,再喝一碗面汤。

李奇山常说:“咱们就是从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任何时候也不要忘本!”这句话的确发自肺腑。在乾县农家长大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高中毕业后,他被招进乾县电机厂当工人,后到咸阳陕西二棉厂当漂染工、生产调度员、车间主任。1984年转干,1987年调入商业系统工作。先后任市百货大楼经理、市友谊公司副总经理。一线磨炼的实践和基层工作的经历,使他与职工心心相连,水乳交融。担负起市百货纺织品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的担子后,他要更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前年元月红旗商场建设中出现下水管道破裂,污水灌满了七米深的基坑。在抢险中,李奇山和工地的管理、施工人员奋战了七个日日夜夜。过度的操劳和冬日的风寒使他患了重感冒,发高烧,医生挂的吊针刚拔,他又带病赶到施工现场继续指挥抢险。职工们心疼地说:“这七天抢险,我们的李总瘦了一圈!”

在不少单位,现在把搞基建、搞招标都看成一个肥差,但李奇山却分文不沾,也不让自己的亲朋搞特殊。近几年大小基建工程项目重要设备及基建用的花钢岩地板、玻璃、铝合金龙骨架等主要材料都采取公开招标,公开采购。这样不但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节约了基建费用约300多万元。更重要的是在廉政方面带了头,有效地抵制了腐败风气。在营业场地租赁承包中也一样,如今年红旗商场搞承包经营时,不少人都想把标底压低,说情的、送礼的、找门子的都有。李奇山又来了他最绝的一手:将不听“警告”硬给他送去的烟、酒、手机卡交给公司办公室处理。不少亲朋好友埋怨李奇山“有权不用,心眼太死”;职工们却称赞他铁面无私、一心为公。

“公生明,廉生威。”正由于李奇山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才带出团结过硬的好班子,才保证了一系列力度大的改革措施的实行,才使企业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现在我们可喜地看到,当年积重难返的二级批发企业发展成为集商、工、贸、市场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363亿元,完成计划的100.4%,实现利税21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4.4%,企业被省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省商务厅评为“最佳单位”,被咸阳市政府评为“厂务公开先进单位”,李奇山本人也进入了省商务厅和咸阳市委、市政府命名的“优秀企业家”、“勤政廉政先进个人”行列,还被省委组织部授予“企业模范带头人”的光荣称号。

(明烛哲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