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佑河畔国优路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康铁路建设纪实
文/沈林 刘军 张广林
世纪更迭,万象更新。
一条钢铁巨龙穿梭在巍巍秦岭山脉,跨越着悠悠乾佑河水,飞腾在古老的陕南大地。川陕各族人民渴盼多年的致富之路、幸福之路——西康铁路即将建成投产了!
中铁二局集团公司8000参战将士经历了1000多个日夜的鏖战和奉献,铸就了国家“九五”重点工程、西康铁路八、九、十标段跨世纪的优质工程代表作。他们以争创国优为目标,铸出了一批风流精品工程。他们以树誉西北为己任,打出了铁军的雄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先后创铁道部西康总指挥部“精品工程”37项,占全线精品总数近1/3;在1998年西康总指劳动竞赛和中铁二局“铁路会战十线竞赛”活动中,夺取了“双第一”,同时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集体;1999年再度摘取全线劳动竞赛桂冠;指挥部班子也被中铁二局党委授予“好班子”荣誉称号。
中铁二局西康员工为之喜悦,更为之自豪!
三秦大地为之沸腾,百年梦圆!
厉兵秣马战西康
1996年底中标西康铁路工程之后,中铁二局迅速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公司现场指挥部,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何明新亲任指挥长。参加施工的一处、二处、四处、五处、机筑处、机电处、建筑处、路桥公司等10个处级单位,按公司指挥部“快调转、快筹建、快开工”的部署,从沿海、北方、西南等10多个省区,精挑细选了8000余名将士和1300余台精良机械,浩浩荡荡开赴西康铁路施工现场。“南征北战数夺鲁班金奖桂冠,创优树誉再展二局铁军雄风”“千秋大业拼搏西康铁路,,金戈铁马再创辉煌业绩”的彩旗标语迎风招展。一时整个西康线犹如一条苏醒的巨龙,在崇山峻岭间剧烈地蠕动着,有着古老历史的镇安县,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铁二局指挥部承建的八、九、十标段全长52.368公里,占全线五分之一,位于秦岭南麓,沿乾佑河蜿蜒而下。全段地形狭窄,山高坡陡,弯多路急,地质复杂,岩溶、断层等不利地质因素多;桥隧总长达37公里,约占线路总长的71%,长哨至青铜关更是桥隧相连,施工条件差,难度高,安全威胁大。同时,西康铁路建设起点要求高,铁道部要求建成“跨世纪的杰出代表作”,西康总指要求全线“开工必优,一次成优”,中铁二局在投标时承诺要“全段创国优”,在质量成为竞争取胜关键和争创国优的前提下,要安全有序实现提前半年的工期目标,也成为中铁二局将士们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担。
面对严峻的挑战,中铁二局各路英雄依然高昂着必胜的斗志,他们以“挥戈跃马战西北,陕西诸岭变通途”的豪情,决心以自己过硬的技术本领和对祖国铁路建设事业执着的爱,再创辉煌,树誉西北。
心系国优创辉煌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国家铁路大型综合一级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铁路、公路、机场、码头、地铁、市政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各类土木工程和铁道电气化、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具有雄厚的生产经营实力和组织大型及技术复杂工程的丰富经验。先后在国内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外24个国家及地区承建了大量铁路及土木建筑工程,成就卓越,享有盛誉。开发科技项目18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5项,省部级优质工程一等奖17项。1990、1994年两度荣居全国500家最大建筑工业企业第一位,1995年第50届国际统计大会授予“中国建筑工业功勋企业”称号,1996年再度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
可以说,中铁二局的历史即是一部辉煌的创优史。面对这部历史,中铁二局的领导集团没有沉醉,中铁二局西康指挥部的班子成员也没有沉醉。他们深知,创优的大旗只有靠自己扛下去,明天的辉煌才是自己拼搏的方向和奉献的目标。上西康铁路伊始,中铁二局西康指挥部就被建设单位指定为秦岭以南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各单位联保联创的牵头人。这是对昨天业绩的回报,也是对二局的充分信任。市场就是战场,市场竞争就是战争,他们决心“雄起”西康,再创国优工程。
中铁二局集团公司首先和自己竞争。队伍上来后,集团公司领导审时度势,深入开展创优大宣传,大讨论,把“国优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的口号变成全体职工的自觉行为。先后制定了全段创优规划和各级各类人员质量责任制等系列质量管理办法20余项。这一整套规章制度,条理清楚,操作性强,成为全公司最权威的“法典”。他们还在工地全面实行工长挂牌制和各级施工公告制。公司指、处指和工程队三级领导和技术人员,每人都种一块“责任田”,所监管的项目创优则重奖,否则予以重罚;工程队则与处指签订“工程创优”责任状,形成了创优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创优网络体系。同时开展典型引路,积极培育一批样板工程,整体推进创优工作。
为把质量责任制落到实处,二局指挥部引进了足球比赛规则中的红黄牌制,对质量通病严重工点先亮“黄牌”,限期整改;对亮“红牌”单位,实行经济、组织惩罚措施“双管齐下”。引起各单位震动,促进了创优。某队修涵洞时,想省几个钱,采用小块钢模板,质量达到合格,达不到优质要求。为此事,公司指挥部亮了红牌,撤换了技术主管,下令停工整顿半个月,认识上去了,把问题找准了,再给最后一次表现机会,质量果然上去了。此外,指挥部还设立了工程质量举报电话,指派了工程质量特别稽查员,并对各单位管理层实行了工程质量考核奖罚制度,有力地强化了过程控制,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控制状态。
科技之花放异彩
西康铁路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设计新,质量高,工期紧,任务重。如按常规法施工难以达到要求。中铁二局西康项目指挥部把目光放在了科技推新上,他们以TAPS(极座标自动测量定位系统)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为切人点,全力提高全段施工技术水平,向科技要质量、要时间、要效益。
由中铁二局集团公司自行研制开发的TAPS系统主要用于隧道断面及炮眼测设,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快速度、高精度炮眼定位自动化,解决了隧道施工超欠挖控制的重大难题。该项成果获国家重点科技成果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此项技术在中铁二局西康铁路建设中得到了全面推广运用,该公司在西康线共有31座隧道,占管段线路近二分之一,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工程“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实现质量、效益双丰收,公司西康指投入200万元巨资,购买了4套TAPS,并专门举办控制隧道超欠挖及系统操作培训班,确保了此项新技术作用的发挥。
在西康线运用TAPS系统一年多来,该公司各施工单位尝到了高科技的甜头。在八亩坪、李家山、铜羊沟等隧道施工中,运用TAPS系统15秒即可自动测设一个炮眼孔位,误差不大于1厘米,比人工测画炮眼提高工效10倍。用于断面测量,测一个二维断面,仅需3分钟。各单位在使用中还配备爆破工程师,根据不同围岩类别,设计和修改爆破参数,同时配以自制多功能钻爆台架,实行全断面开挖掘进,严格控制隧道的超欠挖,使超欠挖控制在最低限度。在减少开支、降低成本的同时,为衬砌工序铺平了道路,加快了工程进度,为创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TAPS的推广运用为龙头,中铁二局各参战单位纷纷在“科技增含量”上做文章,使用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改革旧工艺,收到了良好效果。全段隧道都严格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洞口采取地表预加固措施,彻底摒弃了棍棍棒棒进洞的传统施工方法。一处采用迈式锚杆压浆锁固边墙及加固基底,使穿越溶洞的古道岭隧道施工得以安全顺利进行。二处参战职工凭借多年积累的施工经验,自己设计、加工,拼装出开挖、衬砌多用台架(车)7台,用于铜羊沟、孙家砭等短小隧道的施工。这些台车组装方便,造价低廉,操作、维修简便,省工省时。每台比同功能的其他台架节支近8万元,采用简易台架施工的铜羊沟等隧道均被评为西康总指精品工程。五处二队在月西沟隧道施工中,隧道进口位于垂直山岩半山腰。队领导采用职工建议,用安全绳吊人到位打眼放炮,用隧道出碴堆积成施工场地和便道,既提前进洞施工,又节省了开支。在李家山隧道进口施工中,他们还采用脚手架、钢管,自行设计制作两台作业台车,既方便灵活,又节约成本4万多元。同时,二局指挥部还购置了TK96—1型湿喷机,大力推行湿喷工艺,减少了隧道施工中的粉尘和回弹量,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锚喷质量。
在桥梁施工中,他们大力推广木模内贴PVC板工艺和自制加工大块钢模技术,所施工的梅花店特大桥、东坪特大桥等墩身砼内实外光。他们还根据管段施工特点,编写了钻孔桩、挖孔桩、砼施工、涧门预制块制作及安砌、涵洞填土等技术措施,既提高了全段施工技术水平,又增加了科技含量,也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时,他们还成功地解决了岩溶地区的钻孔桩作业、地下涌水、断层以及路基山体滑坡等技术难题。
这些科技成果和新工艺、新设备的全面推广运用,确保了中铁二局管段工程“开工必优,一次成优”,也大大提高了二局的施工管理和技术水平。
一代风流抒壮志
挥巨笔谱写千秋创业史,树雄心描绘万代幸福图。为了使工程创优真正落到实处,中铁二局指挥部班子成员付出了心血和汗水。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指挥长何明新,对自己和现场将士都是高标准,严要求,真抓实干,为全线作出了表率。他虽不常驻工地,但每次到西康线都首先深入一线,逐点逐段细致检查,对管段工程施工情况了如指掌。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总能在西康铁路会战和创优的每一关键时期,发现和解决现场存在的关键问题,为抓进度抓创优指明方向。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常务副指挥长、党委书记王国郁,虽身兼三职,但凡事缜密思维,提前预测,科学决策,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他两眼向内,发动全员狠抓过程监控,组织8000参战职工,开展以创优为核心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他呕心沥血,脚踏实地,为全段创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1998、1999年连续被陕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陕西省重点工程建设先进个人”和集团公司“铁道先锋奖章”荣誉。指挥部原总工程师汪德礼年届花甲,虽已经退休,但因工作需要仍被留下。他技术过硬,工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对基层施工中的技术难题“有请必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被誉为“老黄牛”,在全线上下有着很高的威信,在创优和施工中也发挥着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中铁二局西康线上有陈道圆、吴维洲、王云波等8个处级负责人,他们年龄小点子多,脑子灵,富有献身精神,事业心强,敢于吃苦,敢打敢拼,人称“西康八小将”。他们视质量为生命,要求严,处罚狠,“差一点不行,马虎一点重来”。在西康铁路的攻坚会战中,他们挥洒着智慧和汗水,用青春的热血谱写了无数曲筑路壮歌,把一流的工程奉献给三秦人民。他们抢险、抢运、啃“硬骨头”,舍己救人等感人事迹多得数不清。
有什么样的领导班子,就有什么样的队伍和职工群众。
五处十队青年突击队,承担全长256米的白沙滩隧道,该隧自然坡度50至70度。面对进洞难等问题,突击队员逆流勇进,硬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冷水河畔修建了一条500余米的进洞便道,为白沙滩隧道按计划开工争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在卢家坡大桥施工中,有两桥墩各一个钻孔,由于地下水丰富,须及时下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否则极易坍孔。而此时既缺沙又缺劳动力,工地告急。突击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了二十人进行突击,先后完成了河坝筛沙200余方,装卸转运沙石60余车、下20米长钢筋笼两个,在30米范围内人工转移拌合机二次,确保了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为确保工期提前,五处西康指挥部于1998年开展隧道单口月百米成洞竞赛,各队隧道施工都三班作业,加快进度,进料出碴就成了实现目标的关键工序。运输组的突击队员们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精神,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突击队赞歌。全长2616米的骆驼沟隧道是建设单位确定的重点工程,负责施工的五处十队精心组织、开挖快速,使出碴任务十分繁重,运输组几个突击队员连续奋战,昼夜抢运,有时两三天不回家,饿了,开水和干粮;困了,就在驾驶室小憩一会儿。就是这种顽强拼搏,勇于吃苦的精神和实际行动,为十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十队领导说:十队百米成洞目标的实现,汽车司机功不可没。据统计,运输组的突击队员在3月至5月的百米成洞突击战中共出碴4万立方米,是日常工作量的150%。
四处西康指挥部实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经过培训和严格考核,先后安排了57名下岗女工重返工作岗位,参战西康铁路。这57名女工曾经下岗回家待业,深知工作来之不易。再就业后,她们在西康铁路建设中争当岗位明星,表现出色。张先、应润莲担负隧道施工运碴重任,她们上班时精心操作,下班后对矿车仔细检查保养,保证了矿车的正常运转。车工吴定莲刻苦钻研,虚心求教,短短的时间就加工制作出许多高精度的设备零配件,解决设备维修之需,上岗至今,她已为单位节约配件资金5万余元。十三队钢筋班由12名再就业女工组成,她们在技术干部的指导下,承担起全队5座大桥291根孔桩的钢筋笼、桥墩承台、墩身、墩帽等的钢筋加工、制作及绑扎任务。她们制作的钢筋成品经单位自查和甲方监理检查全部合格,从未有过返工现象,多次受到表扬奖励。重返岗位以来,57名女工中有4名被评为“青年岗位能手”,5名被评为“三八红旗手”,6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岁月如歌,智慧与劳作就是那弦上跳动的音符。精品铺筑国优路,丹心一片照汗青。八千健儿,四年拼搏,在秦岭山下、乾佑河畔奏响了迎接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支颂歌。
春归何处?春在山水之间。那灿烂的春花,就是中铁二局建设者那铁魂化作的英华!
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右)、副部长蔡庆华(左)在中铁二局副总经理兼西康指挥长何明新(中)的陪同下视察工地
中铁二局副总工程师兼西康常务副指挥长王国郁(左)陪同中铁工程总公司石达华书记(右)检查工地
精品工程下梁子大桥雄姿
工程技术人员正在操作TAPS测量仪
中铁二局西康指始终坚持“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的创优方针,所施作的内实外美档墙。
铜羊沟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