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秦岭可作证渭水伴你行
——陕西马鞍桥金矿纪事
文/成培德 王恺王维君王耀进
沐千禧之雨,迎世纪之风,当人类再一次站在了一个新纪元的起点之际,人们不禁要回顾昨天,审视今天,瞻望明天,所有这些为的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人类是世界上唯一有思想的一个群体。谁能回首往昔时充满自豪,谁能审视今天时问心无愧,谁能瞻望明天时信心百倍,那他就一定是一个成功者。
今天,当我们走近陕西马鞍桥金矿矿长韩勇之际,对于他的经历、能耐、人格、品行和精神、魄力、魅力、自信有了一番了解之后,我们才读懂了这位充满了传奇色彩人物那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他看似冷峻的面孔之下跳荡着的是一颗火热滚烫的心,在他那看似瘦削的身体之内奔涌的是一腔汹涌澎湃的血。他的故事,他的业绩早已随着马鞍桥金矿腾飞之梦的实现而不径而走,韩勇做为马鞍桥金矿的创业者,决策者,他的名字已和他的企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说韩勇其人,当然少不了要说说马鞍桥金矿,这是因为韩勇的人生支点和人生坐标已和马鞍桥金矿融为了一体,同样,马鞍桥金矿也因韩勇的存在而一步步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跨入了今天的辉煌一步。
这绝非夸大其词,我们一起来走近韩勇和走进马鞍桥金矿,了解了他和它的心路历程和发展之路就一定会释然,进而折服,信不信由你,现在我们就去看看究竟。
马鞍桥金矿始建于1993年6月,1995年11月与陕西省黄金公司联营,短短7年时间,韩勇和他的伙伴们已将这个企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拥有职工400余人,采、选生产能力达到700吨/日,资产总额达8000余万元,年产黄金两万余两,成为西安市目前唯一的万两黄金企业,被誉为陕西黄金行业的“三朵金花”之一。说起来似乎挺轻松,可创业之路的艰辛,个中的酸甜苦辣,谁也难以想象。让我们介绍一下韩勇在这些年所获得的荣誉,从这里所折射出的光环,看看党和人民对他的努力工作所给予的肯定。韩勇曾先后荣获陕西省黄金系统先进个人;陕西省黄金系统“八五”立功竞赛先进个人;陕西省黄金系统先进生产管理者;西安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八五”立功竞赛先进个人;西安市劳动模范;西安市优秀技改项目管理者;西安市黄金系统先进个人;新华社陕西分社1999年度陕西十大新闻人物。
荣誉是心血和汗水积累的,荣誉是辛劳和泪水积淀的,韩勇的努力和付出,党和人民不会忘记。
挑战自我
韩勇,共和国的同龄人,与共和国的命运一样,他也经历了风风雨雨,而且也和共和国一样,选择了一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他今天的成就与共和国的辉煌相得益彰,用他的话讲:“我会做一名共和国的优秀儿子。”
韩勇出生在周至县西南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村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从小就受到了艰苦生活的磨练,铸就了他艰苦朴素,百折不挠,敢于挑战命运,挑战自我的坚韧性格。青少年时期,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高中毕业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一个还未成熟的大孩子身上。这期间,他进山砍过柴,背过板,修过路,艰苦生活的这段阅历,使他早早就培养出了一种坚毅、刚强、好胜、勇敢的性格,这为他以后的人生之路积累了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2年,韩勇从故乡的铁矿调入西安钢铁厂,走出大山,走入现代文明的大工业生产环境,使韩勇的命运出现了一个转机。在这里,工业文明的熏陶,大工业生产的参与使这个从山里走出的年轻人一下子开阔了视野,他开始明白,仅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成就大业的,要有一番作为,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才是至关重要的。正是这种觉悟,为他日后率领一班人,团结一班人,把自我溶进群体,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奠定了基础。
1977年,韩勇调回周至,先后在县橡胶厂、工业供销公司、氮肥厂担任厂长、经理等职。1991年10月25日,他所在的周至县氮肥厂由于规模小,连年亏损被迫关门停产了。这大概是韩勇一生中最为刻骨铭心的日子,500多名职工生活无着落,眼巴巴地望着他。那一刻,曾经吃过无数苦遭过多少罪的韩勇只有泪水往肚里流,这次泪的洗礼又一次使韩勇坚定了不干出个样子誓不为人的决心,看着那些企盼的目光,韩勇再一次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了一起。
正当他苦苦寻觅机遇之时,一个信息传到了他的耳中,县里正准备开发马鞍桥金矿,冥冥之中,韩勇感到了一种机会,一种挑战正向他走来。1992年6月2日,是韩勇今生今世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他的人生轨迹和黄金生产汇聚到了一条线上,他被周至县政府任命为马鞍桥金矿筹建处主任。几百名职工的生计有着落了,他悬着的心放下来。
韩勇经历的苦难和曲折太多了,他不敢放弃这一次机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从此踏上了一条艰苦创业的不归之路。从那时起,马鞍桥的崇山峻岭,草莽石涧之中就开始成了韩勇圆梦的地方。“金周至”的黄金梦在韩勇的手下也开启了4年紧闭的帷幕。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