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为彩虹做贡献
——记全国劳模、彩虹彩色显像管总厂副研究员陶定原
在彩虹彩色显像管总厂,陶定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这不仅是他荣获过电子部“优秀科技青年”、省劳模等一系列荣誉,还在于他有一个有名的外号——“工作狂”。
1981年7月从桂林无线电学校精密机械专业毕业的陶定原,被分配到彩管一厂曝光组工作。当时的小型精密设备,日本人为了封闭技术,不给图纸,为了掌握曝光电路设计技术,他在领导支持下把曝光台拆开,通过一点一点测绘,一个一个连接,硬是弄通了设备的构造原理。对曝光设备了如指掌,从而使他从事的技术工作由“必然王国”开始进入到了“自由王国”之中。
1988年彩管总厂二期扩建,年仅26岁的陶定原担当起曝光工艺技术的主管。试生产中的21英寸彩管色纯漂移品位过大,严重影响了彩管质量。他与大伙提出并实施了荫罩热补偿的定量测量及设计变更,解决了国外某公司21英寸彩管设计不足的问题,使彩管纯漂移品位由原来的55微米降到35微米以下,此举获得了电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3年彩虹三期工程启动后,组织上又调他主管从涂屏到封接工序的制造工艺攻关工作,他前后共提出了13项设计不足的改进方案,解决了涂屏良品率低,石墨脱落,黑底曝光过长等问题,使前置工程良品率以高出合同10%通过了验收;25英寸彩管白场均匀一致性不良,造成多次停产,他主持攻关使白场品位超过日本进口的同类型原装管,白场不良率由5.8%下降到了0.2%以下。为此,日本有关公司专门派专家来取经学习。之后,他又主持攻克降低25英寸出现堵孔率高难题,把堵孔率由4.5%降到0.6%以下;主持完成了《25英寸生产线兼容22英寸显示像管生产改造》课题,成功的解决了东芝涂屏与日立曝光工艺嫁接问题;主持《21英寸粗管颈彩管开发》课题,成功的解决了开发过程中着屏不良的重大难题;在《涂屏机改造——UFO对策》课题研究中,解决了黑底擦边问题……
1996年9月,工厂为培养高科技人才,选派他到西安交大研究生班,专攻彩管设计专业时,企业决定在技术转让形式下上15英寸显示管生产线项目。为了参与第一次不完全依靠外国人的改造项目,他毅然响应组织召唤中断难得机遇回厂工作。而在此之前他已采用边干边学方式,用5年时间完成了电大电气工程专业的学习。在椎尖盘突出难以站立的情况下,他带领攻关组又解决了15英寸显示管生产中的黑点、条落、石墨脱落、荫罩堵孔、混色等重大不良难点,仅使15英寸显示管白场不良率由10%降到0.25%以下,为工厂节约材料费3000多万元。他还和技术人员开发完成了荧光粉及屏的国产化,为显示管厂扭亏为盈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他的突出贡献,1992年就被破格从助工聘为副主任工程师,1998年又被聘为副研究员。近几年他又与西安交大合作,完成了《高清晰度彩电显像管的研制》课题,解决了涂屏曝光的工艺难题,填补了国家空白,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的《21英寸中分辨率管设计定型》、《南半球用户需求的彩色显像管研制开发》、《25英寸平面直角会聚改良型彩色显像管研制及量产应用》、《H轴透过率高的滤光片的研制》等课题,累计节约资金100多万美元,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
陶定原多年来咬定青山不放松刻苦攻关,为彩虹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彩虹总厂副研究员 陶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