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5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报社会经纬 谁抢了西安人的饭碗 “入世”后什么东西可能降价 图片新闻 广告 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学习致敬!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社会经纬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经纬
04

谁抢了西安人的饭碗

文/魏青

过去有句话: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社会的发展,城市消费服务功能需求的多样化,促使社会新行当不断涌现。细心的外地观光客和西安人会发现,在西安从事就业的不少行当中人口音和长相,咋听咋看都不像本地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是西安人的就业门路过剩了吗?是西安人觉得钱挣得太多烧手吗?还是让我们走近这些远走他乡、专门在西安为自己挣钱、同时也在为西安人服务的“外来妹”、“外来哥”所从事的职业吧。

西安人的饭碗被别人抢去了!结果令人深思。那么让我们看一看这些大部分被南方人抢去的职业都是什么一

卖布的 西安人特别是女士都知道一个地方的布花色品种最多,价格也最便宜,这个地方就是西安市文艺路布匹批发市场。这个市场从当初的不成气候,发展到现在成为西安、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布匹集散地,就是在全国也小有名气,销售辐射河南、山西、甘肃、宁夏、新疆等数十个省市自治区。然而这个市场离开了那些起早贪黑的南方人就不会有今天,是浙江、安徽、江西这些省份有生意眼光的人在这里从零开始,安营扎寨,将整个文艺路的布匹市场搞得红红火火。经过数年的艰苦创业和原始积累,这些人当中的许多人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文艺路布匹市场的兴旺,也迅速带动了周边市场,也就在文艺路附近,李家村服装城和“浙江村布匹市场”也成规模。这些南方人眼光没有仅仅停留在购布卖布上,而是采用前店后厂式的经营方法,进行布匹的深加工,现在从这里每天发出去的成裤成衣不计其数。一位浙江的布匹老板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没有文艺路的布匹,也就不会造就我们江浙的这些大老板,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叫“鸠占雀巢”,本来这些钱应该由西安人来赚,但却被我们钻了这个市场的空子。鸡生蛋,蛋生鸡,布生意就是这样火起来的,这个市场刚兴起时经营户不太多,我们一看生意还不错,于是家乡沾亲带故的人就被召唤来了,越发展队伍就越大,苦是吃了不少。只不过我们赚了大钱,西安人赚了小钱,附近西安人的饮食业和房屋出租业等等也很火。”

南方裁缝店只要你外出办事留个心,你就会看到,遍布西安市的大街小巷有许多诸如“小杨裁缝店”、 “小刘裁缝店”等等南方人开的裁缝店,十几个平米的操作间,密密地放着四五台缝纫机,六七个人有的忙着给顾客量体,有的埋着头飞快地飞针走线。这些裁缝店一般在附近都有着较好的声誉,因此大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服务热情周到,生意兴隆。大部分这样的裁缝店在西安已扎根开花十数年,积蓄不少,但这些南方老板艰苦依旧。有一次,笔者陪妻子去裁衣,我站在工作台跟前,突然听到工作台下面有响声,我忙说:“底下有老鼠!”,话音刚落,就从工作台底下钻出了一个人,吓了我一大跳,原来小小的工作台下还睡着一个人。我看到这些人工作都很紧张,中午的午饭也不过是下点面条,就点咸菜。看到这些情景,总让我感慨万千,这就是南方人啊!

补衣服的 记得1984年我到西安来上学,有一次走到东大街钟楼电影院附近,突然被一群女子的吆喝声吓了一跳:“跳迪斯科不?”我心里纳闷,有这样在繁华闹市邀人跳舞的吗,赶紧仔细一听,才大概分清了她们吆喝:“织衣服不?”由于这些南方人普通话说得不好,所以才让我产生了误解。这就是钟楼下特有的补衣一族。她们都是湖南、四川、江西等省的女子。她们补衣服的活动区域大多在新华书店门前,案板街唐城大厦的西边,钟楼电影院附近。十四年过去了,补衣女子们的吆喝声还在途经此处的人们的耳边回响。她们站在那里一声接一声地吆喝,不畏严寒酷署,补一件衣服收费少则数元,多则十几元,衣服的质地牌子不一样,收费也自然不同。我想她们的收入还不错,要不然她们也许早打回老家去了。

弹网套的每年的夏初,西安的许多家属院里就来了弹网套的,这些弹网套的都是南方人,也许西安当地人嫌棉絮乱飞,对人污染太大,才没人干这个行当。一包包新棉花,用不了一两个小时,在这些人手里就会变成一床床柔软的网套。在西安市边家村十字往南稍偏僻的一条街的马路边上,有一对安徽来的夫妇在这里搭了一个窝棚弹棉花,已住了近十年,男的待人十分忠厚,弹棉花收费也低,和附近人处得十分融洽。家里的三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全凭他弹网套挣,而他由于长期吃得太节省、太简单,他身患疾病,他说,他只要有一口气,还要在西安弹棉花供给孩子们上学考大学。

绷床垫的 南方人的精明有时侯你不佩服是不行的,他们能想到的我们常常想不到。就拿席梦思床垫来说,用的时间长了,弹簧不行了就该换,而这些南方人就看准了这一点,从批发市场或厂家以很便宜的价格进来弹簧、细钢丝及其它配件,就在家属院里开始绷。那怕是另绷一个新席梦思床垫,这些南方人说质量保证,价钱也要比市场上低得多。一对绷床垫的四川夫妻告诉我说,前几年仅他们村在西安绷床垫的就有十几个人,那时候生意很好,这一二年绷床垫的南方人太多了,生意也不如从前。尽管这样,还有赚头。

修伞的 在街头经常能碰到一些南方的小伙子,身背一个简单的工具袋,嘴里不停地吆喝“有修伞的没有?”。在家属院里我碰见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正在手脚麻利地给人们修伞,我看着他单薄而矮小的身体,问他想不想家,他调皮地回答:出来赚钱就别想家,恋家就别出来挣钱。听了他的回答我若有所思。

修表的 这些南方的修表人从来不单独租门面房出摊,似乎跟提前商量过一样,他们都依附在商场里,西安的大小百货商场里几乎都有这些南方修表人的身影,往往在商场的门口附近放一个小小的修表台。其实他们选择在商场里修表,一是商场里人多,二是租金特别低廉。三是在这里接活多,能赚钱。

小炉匠如果你想将手里的金子或银子加工成造型各异的金银首饰,除了一些大的金银手饰店可做外,剩下的那些散落在繁华闹市小巷里的小炉匠大可以帮你的忙,这些南方的小炉匠会热情地为你现场加工,在西安市骡马市里面及小寨市场附近,这些南方小炉匠忙活得很。

各种棒棒军 重庆人管那些手拿一根扁担为市民生活服务的民工叫棒棒,不料这些来自四川等地的棒棒也在西安出现了。其一为皮包棒棒,在西安市西门附近及环城西路上等地,这些皮包棒棒用一根扁担挑着各式各样,颜色各异的皮包,三个一群,五个一组,沿路叫卖,你若需要,立刻就可以同这些皮包棒棒讨价还价,而且这些皮包棒棒大都能说会道。其二为茶叶棒棒,卖茶叶的棒棒扁担前后各挑一只茶叶桶,他们卖的大都是当年上市的新茶叶,怕人们说尘土落进茶叶桶不卫生,这些茶叶桶都封盖得严严实实,这些茶叶棒棒取茶叶时都戴着塑料手套。这些茶叶棒棒都和家乡的茶厂有联系,卖完一批茶叶,再由厂方发送茶叶过来。其三为瓷器棒棒。瓷器棒棒挑着前后两筐江西景德镇等地产的瓷器,有各种茶壶和吃饭用的盘子、缸子等等,同样沿街叫卖。其四为绳子棒棒。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绳子棒棒扁担两头挑的各种各样的绳子,真不知道绳子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丰富多彩,绳子的颜色有绿有黄有黑有白有蓝;有麻绳,有尼龙绳,有塑料绳,有线绳;有像铅笔一样粗的绳,还有像鱼线一样细的绳;而这些绳子确实都是市民生活所需要的,而在一些商店却很难见到,这些南方人正好拾遗补缺。

卖瓷砖的 随着西安人手头余钱的增多,装修房子的人越来越多。纵观市场上的瓷砖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的佛山,湛江一带。说来也奇怪,走进西安市最大的大明宫建材市场里,卖瓷砖的老板也绝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既产又卖,而在西安却少有西安人经营,这就让人费解了。

卖唰菜的 大约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一些从南方四川等地过来的人,将唰菜这种西安人挺喜欢的饮食方式,从饭店餐馆搬出来,大规模的摆到了夜市上,每当华灯初上,这些唰菜摊就出摊了,遍布大街小巷,盏盏红色的灯光为古城的夜景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上门推销的 在单位上班坐办公室,经常有人主动敲门推销商品,有推销化妆品的;有推销健身器的;有推销计算器的;有推销袜子的。尽管我们一再声称不需要,但这些南方推销人不急不躁,却很少见有西安人能这么拉下脸来搞推销的。

到底是谁抢了西安人的什么饭碗,行文至此,已很明了,被南方人抢去的职业,绝大部分都是和市民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服务行业,虽然看起来有些散,有些小,但南方人却将这篇文章做得有声有色。朱镕基总理在谈到下岗问题时曾说,社会的发展给服务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的服务业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的服务业大有潜力可挖,下岗职工完全可以在这个领域大有作为。对于西安的下岗职工来说,多动脑子,多出点子,多使法子,在服务上多做文章,同样会脚下有路。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对于在西安卖布、裁缝、补衣服、弹网套、绷床垫、修伞、挑着担子卖皮包、卖茶叶、卖绳子、卖唰菜、跑推销的南方人来说,与其说他们抢了西安人的饭碗,倒不如说他们以生意人的眼光为自己在异乡的西安找到了饭碗;而对于西安人来说与其说别人抢了自己的饭碗,倒不如说西安人拱手让出了自己的饭碗,市场就是这样,你不占领,就会有别人来占领。

也许是十三朝古都的缘故吧,西安人老有一种不急不慢的优越感,西安人没事可以站在铁道口或立交桥上看火车;西安人没事可以悠闲地在街头打扑克牌打麻将下象棋;西安人没事可以在街上看别人为鸡毛蒜皮之事吵架;西安人没事可以在秋末冬初的阳光里懒洋洋地晒太阳……也就在这不急不慢的生活步调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南方人在西安步履匆匆的忙碌身影,一慢一急,慢的人钱包瘪了,急的人钱包鼓了。这又使我想起了前不久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西安的下岗重新就业率及可为下岗工人提供的岗位,在全国排名比较低。

行文即将结束,又使我想起了与本文主题有联系的一些现象:陕西好不容易有了一支甲B足球队,但主教练贾秀全却是外地人,而国力俱乐部却是一位陕西籍在珠海投资的老板又回陕西拉起来的,而陕西的王宝山却担当了云南红塔队主教练;陕西也出了十几位歌手,但都加盟在外省市的签约公司,而陕西也少有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难道我们还要等别人来抢夺我们的文化娱乐业吗?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