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铁军杨虎威 半坡遗址筑丰碑
——记奋战在西蓝高速公路城市接连段的省水电局一处第五项目部
滑战林 张民翔 张麦林 刘海峰
(一)
半坡,是中华民族母系氏族的发源地,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这儿对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起源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这个神秘的东方历史之源对世界上多少学者、研究机构充满了诱惑。可是,当这些外国游客来到半坡时,却使他们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紧靠市区的半坡道路狭窄,路面宽度仅有12米左右,经常堵车,一堵就是几十分钟,这和一个开放的大都市,特别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发展是极不谐调的。市政府曾多次欲改造该段道路。但因日进出车辆数以万计,加之道路上各种市政设施挤占,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该工程一直使人望而生畏,几十年来,道路还是和半坡博物馆一样保持着旧模样。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也影响着西安的形象。
(二)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1999年8月底,这段路突然沸腾起来。挖掘机的轰鸣,挖起了沉睡几十年的僵土;运输车的奔驰,送来了西部大开发的东风。这就是陕西省水电工程局第一工程处第五项目经理部为西安东大门拓展举行的开工礼。该段路是西蓝高速公路城市连接段,也是贯通西北、横跨中原、穿越华东,从新疆直达上海的大动脉,也是陕西省“米”字型公路的主骨干路之—312国道进入西安的北线。该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西起浐河西侧,东至香王村西蓝高速公路,全长4206.2米。其中A标段起止桩号为KO+279.675—K1+448,长1168.325米。本次设计A标段规划红线5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16米,非机动车道每侧各6米,两侧绿化带各宽5米,两边路侧带各宽6米。A标段虽然不长,但施工量却非常大,要拆除旧路17865平方米,开挖土方11206立方米,挖除淤泥15961立方米,路基填筑59495立方米,借石填筑2500立方米,20CM二灰砾石45935平方米,25CM1:6灰土60522平方米,钢筋制作329吨,挡土墙的挖、填及土石方、灰土近30000立方米。虽然工程量大,但要求工期紧。更有甚者,该工程位置地处闹市,又是西安东大门,车流量非常大,路边还有一个大型建材家具市场,车的滞留量也非常大。所以,要进行封闭施工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开放性的施工,会出现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为此,一处的领导经过全盘考虑,便将此硬骨头交给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铁军第五项目部。并将曾转战南北,具有实战经验又有指挥才能的一处总工程师寇昆仑调到第五项目经理部任经理,原队长康晓革任常务副经理,主持日常工作,冯仲宁任生产副经理,全面负责标段的施工工作。这是一个最佳组合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也是水电铁军从山区、农村冲向大都市施工的先行官。
(三)
进入工地,首先遇到的拦路虎便是拆迁对工程的影响。本应在施工队进入工地前就应拆迁完毕,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进人工地时,拆迁还不到一半,使工程不能全面铺开。有时,还会遇到个别人的阻挠,为了减少白天干扰带来的误工损失,无奈工人们只有晚上加班,把白天的误工补上。拓宽工程的南侧,有一条形成40余年的臭水沟,由于多年积淀,加之排污不畅,污泥沉积量超过设计量50%,有的渠段污泥达三、四米深。大热天,职工们穿着高统靴,防水服下到沟底清淤,又热又脏,那难闻的臭味、刺鼻的沼气几乎让人窒息。可是,职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硬是坚持战斗。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康晓革深受感动,他自己也穿上防水服,一起下到污水沟和职工一起清污。见经理也同他们一道下沟清污,更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为提高工效,保护职工人身安全,康晓革和生产副经理冯仲宁集思广益,发明了“抛石挤淤”法的新工艺,才使清淤加快了速度,使万余方的淤泥,在一个月内全部清除。
该路因为高于两侧,工程设计为砼挡土墙,本应一次连续性的进行砼浇注。可是,由于拆迁工作滞后,只能是搬一家,打一段砼。为了保证砼挡土墙的质量,进行连续浇注,机械不停,职工们三班倒进行施工,冯仲宁副经理从支模、配料、运输到浇注,他都一直坚守在施工现场。去年年底,为了抢工期,挡土墙的浇注一直干到春节前几天。冬季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给混凝土保温,他们不仅给挡土墙搭上帐篷,并在帐篷内燃起堆堆炉火,冯仲宁连续几天几夜都奔波在工地,硬是完成了浇注任务。一处总工程师,项目部经理寇昆仑从投标到施工,都一直在为该工程顺利进行奔波着,从寻找办公场地、职工住宿、搅拌料场,到安排施工计划,制定施工方案,他都亲自奔波过问。施工期间他更是整天泡在工地,中午也不回去休息,而是在路边小摊胡乱吃一点饭,有时实在太累了就在小车内躺一会,又到工地指挥。特别是工地总工程师走后,他又得操心工程质量和技术工作,还得抓地方的协调,上级检查资金筹集等工作。一个总工程师兼经理晒得却和职工一样黑,就在记者采访他时,他还一直强调,镜头要对准职工,文章要歌颂我们的工人。
(四)
为了落实交通部、省交通厅将312国道建设成一条文明样板路工程的指示精神,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及省市有关领导多次来工地检查指导,深入工地,给予多方面的支持,拆迁办和当地人民群众也都给了施工很大的支持和谅解。工程局一处的领导也多次来工地了解情况并给予关照。项目部深知要把此项工程建成高标准的“精品”工程,必须狠抓质量管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工程的生命,保证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树立信誉的根本,确保工期和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文明施工是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所以,第五项目部建立了工程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保证体系,严格按《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及图纸要求,坚持贯彻IS09002质量标准和创建优质文明样板路的标准来施工,努力创建“精品”工程。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项目部重点加强工地试验室人员和设备的配置,确保点点合格,资料齐全。并加大组织管理力度,注重宣传教育,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使重视工程质量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实行四级负责制,即:各施工队向技术员负责,技术员对总工负责,总工对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对“精品”工程负责。并建立工地专职质检机构,负责各道工序的质检工作。各工序的质检工作又实行“三检”制,施工队初检,经理部复检、监理工程师终检。层层把关,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同时,对于进入工地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不合格产品严禁流入工地。工程用材全部为八大钢厂的优质产品,水泥全部使用耀县的“秦岭”牌早强水泥,使工程的质量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
为了保证工期及安全生产,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以施工、促拆迁、见缝插针式进行施工。对城建设施的管道、煤气、电讯电缆的埋设尽量给予协调并尽力提供方便,本着相互谅解,互相支持,积极配合的原则合理组织施工。对于刚完工又被开挖的外行业施工,都本着全局一盘棋的原则不加责难,做到文明施工,营造良好的文明施工氛围。严格遵守西安市环境卫生,市容管理以及噪音、振动、粉尘防治等环境保护规定。对于现场施工采取搭设隔离栅,拉运松散材料,一律实行遮盖,保证文明古城的清洁。寇昆仑经理表示,项目经理部严格地执行本工程有关技术规范,严抓重管,确保优质,争取将A标段工程建成文明样板工程,再扬水电铁军的虎威。
(五)
被誉为水电铁军的陕西省水电工程局从1952年组建单一为水利服务的企业发展到今天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现代企业。业务拓展到工业和民用建筑、基础处理、振冲、强夯、矿建、公路桥梁、文物古迹修复等多个行业和门类。从天山南北到琼州海域,从松花江畔到喜马拉雅山脉,布遍了陕水电铁军的足迹;从长江三峡到黄河小浪底,到处都留有他们的身影。那里有陕水电铁军洒下的汗滴,那里干涸的土地就会得到滋润。铁军的铁臂,不仅仅托起了惠泽华夏的水电明珠,而且也架起了国人通向富裕的桥梁,并将铁臂伸向了异国海外,伊拉克、突尼斯、老挝,都是水电铁军大显身手的战场。该局曾排全国建筑百强的第34名,荣获全国建筑行业优秀施工企业,省级文明单位及全国创建文明先进单位等40多项省部级荣誉,并通过了国际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第五项目部就是这支铁军中的一支佼佼者。该项目部是曾在马栏河工程中创建“精品工程”而扬名的一处第五工程队。该队不仅承建了延安炼油厂场平,宝鸡二电厂防洪排污工程,还有商州市的丹江城防工程和310国道、312国道、210国道和108国道、高陵六号公路、秦105线及西兰高速公路等筑路工程,并且跃出国门,参与了老挝南累克水电站进场公路及首都万象市政道路的施工,受到外国专家的称赞,不但为水电铁军增添了荣誉,而且也为陕西争了光。
当谈到以后的打算,寇昆仑经理自豪地说,第五项目部在工程局及一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开拓、拼搏、优质、高效”的企业精神,奉行“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服务宗旨,发扬水电铁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勇立潮头,为西部大开发贡献一个建设者的力量,为陕西的振兴,做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