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与六千万残疾入同行
文/黄庭钧潘清
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14日在上海胜利闭幕了。这些天来,1800多名残疾人选手,13000多名志愿者,50多万赛场观众,1300万上海市民,心心相印,残健交融,在浦江之滨共同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颂歌。
第五届全国残运会大大超越了体育竞技的范畴。残疾人运动员克服身体的残障,积极参与,顽强拼搏,挑战着人生的一个个极限。新疆建设兵团的举重运动员张良,赛前突发胃出血而失血2000毫升,初愈后还是坐着轮椅参加了男子力举67.5公斤级比赛。香港团的15号伍志侠,在轮椅篮球赛的拼抢中不小心摔出轮椅,肘部硬撑着地而受伤,但他面对医护人员的担架拒绝下场。游泳赛场内更是书写着赛场主角的勇敢和悲壮:选手们要么没有双手,要么没有双臂,要么独臂独腿;盲人选手无法看到终点,聋人选手不能听到号令,但他们依然在游泳池里劈波斩浪……
心灵受到震撼的上海人坐不住了。他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扶残助残的春潮中。公交、地铁、出租汽车、车站、机场、商店,全市几乎所有的“窗口”,都成了向残运会献真情的文明之窗。从社区、学校等处赶来的50万赛场观众,聚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群众啦啦队,文明观战,为残疾人运动员加油鼓劲;13000多名志愿者早出晚归,活跃在运动会的每一个角落,使“绿马甲”成为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也是世纪之交上海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次精彩展示,更是世人对上海的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次大检阅!上海没有让全国人民失望,第五届残运会的圆满成功,有力地显示了上海扶残助残、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能力和实力了。
残运会结束了,与6000万残疾人同行的步伐不能结束。实践再次证明,四年一次的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不仅仅是残疾人的一次全国性体育盛会,更重要的是它大大激发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有效地弘扬了全社会的人道主义精神,唤醒越来越多的健全人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使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因此,每一次残运会,都是对世人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一次总动员。本届残运会正值世纪之交,更是一次残健同行的“世纪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