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避免“世运战略”的误区
文/方益波 沈虹冰
荟萃17个非奥运项目的全国体育大会,关于各队摘金夺银的消息倍受关注。这次体育大会致力于和世界运动会接轨,不少教练、领队在接受采访时,希望选手能在世界运动会创造更大荣誉或是希望项目能够跻身全运会、奥运会,基本思路还是与“奥运战略”雷同,而对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并无成熟的考虑。
全国体育大会跟全运会不同,在对项目的导向上,应避免过于追求奖牌,陷入“世运战略”的误区。
技巧是我国的强项,本次比赛中,很多夺冠选手表示,他们坚信,2008年前技巧肯定能进入奥运会。他们要为中国夺得首枚奥运会技巧金牌。一个项目是否被列入奥运会、全运会,几乎关系到这个项目的存亡荣辱,关系到无数从事这项运动的人的命运。中国式摔跤的不少教练、裁判认为,正是因为这个项目不是“奥运战略”中的,所以每况愈下,振兴的希望就在于被“纳入计划”,首先是要跨进全运会。长期以来,有关方面投下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想要把一些非奥运项目“越送越高”,直到送进奥运殿堂,为之喜忧悲欢。
除了创造佳绩,让体育精神深入人心同样是综合性运动会所应承担的使命。全国体育大会的宗旨,是大力发展非奥运项目,满足社会对运动项目多样化的需要,促进群众体育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起来。是对奥运战略的补充和发展,但又是完全不同于“奥运战略”的另一条路。
体育精神不仅仅是竞争和获胜。本次体育大会提出了“健康、参与、娱乐”的宗旨,主题是“共享康乐”,这是对体育从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全国体育大会和国际上的世界运动会,是非奥运会项目的一根“红线”,连通世界竞技大舞台,同样可以像奥运项目一样为国争光。但是体育大会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如此,假如偏执于名次和奖牌,则无非是多了一个与“小奥运会”相对应的“小全运会”而已,会有形无形中滋生出“世运战略”的意识。过于量化就会失去原本。非奥运会项目不从“奥运战略”的思维中跳出来,就无法发挥出自己的特色,也就失去了举办全国体育大会的本意。
体育大会已经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新探索。本次比赛明确规定不排团体总分榜和金牌榜,只设道德风尚奖。以比赛中间,组委会安排了大量的“贴近群众活动”,很多项目在比赛间隙介绍这项运动的发展和现状,为观众讲解规则,组织表演赛、入门辅导等。只要你对哪个项目有兴趣,就可以走进哪个项目的赛场,获得与一流高手交手的机会。体育大会是开放的,不仅是体坛精英的赛场,还是所有爱好运动的人的“俱乐部”。
“奥运战略”和全国体育大会用不同的思路并行。越来越多的人在全国体育大会的导向下,将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注入赛场,挑战人类体能的极限,同时以轻松愉快的状态参加体育活动,培植体育事业的土壤。在此基础上,竞技之花才会灿烂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