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6月15日
头版
01

没有任何作文题能像我国高老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那样“举世瞩目”;每年入夏数百万考生和上千万家长在关注——

我国高考作文考什么

每年我国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既是检验考生语文水平的一个指标,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南针”,在社会上也相应产生较大影响。从1952年高考的“新人新事”到1999年的命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国的高考作文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变迁。

细观高考作文命题的七大原则

既有利于选拔人才,又要人人平等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与乡村,沿海与内地,先富起来者与贫困者之间,差距甚殊,高考入学的竞争激烈程度,恐怕冠于全球。这是我国高考命题的逻辑起点。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与应届高中学生的比例,决定了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它只能选拔参加竞赛游戏的少数,而淘汰其大多数。高考作文命题原则上,就是要有助于选择出写作能力相对优长的少数。

因此,既要有利于选择少数,又让考生人人平等,是高考作文例题的基本原则。

既要考查写作能力,又要体现人文精神中学语文教学,起始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进而是培养语文能力,终极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录取进入大学的新生,应当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因此,高考作文命题,不仅要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还要让考题能表达考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包括社会的、道德的、审美的诸方面)。

难易程度适中、具有完整性统考要选拔人才,太难太易都不利于选拔人才。所以,要有一个合理的难度,使优秀人才展示才华,脱颖而出,但不能是作文竞赛那种难度,要使一般考生有话可说,这就很难把握。但总的说来,是以大学合格新生的起点要求考生,必须先有利于大学录取,而不迁就中学的教学水平。

试题要对考生公平由于各地差异甚大,高考命题就必须保证不同区域、不同生活阅历,以及用不同教材、不同学习条件的考生,在“试卷面前人人平等”。这样高考竞争才是在平等下进行,因而命题就要注意客观性、平等性。1980年的考题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与我国宋代画家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的故事主要意思差不多,但竹子多产于我国南方,而对没有见过竹子的北方考生来说不太公平,所以就选择以《画蛋》为题,这无非是为了更加公平。

具有较高的考核信度首先要对题目拟出一个比较客观合理的评分标准,使评分误差减少,同时也使不同水平的考生拉开距离以便选拔人才。此外,还要注意考题形式、体裁的不断改变,以免某些学校猜题成功。

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示范性一份试卷制定后,让数百万人来考,自然带有相当的权威性,或至少体现了某种精神,或暗示某种信息,尽管不一定都能体现这些,但在中学教师心目中则的确很重要,许多中学教师都习惯于分析研究试卷,希望从中得到某些信息,帮助下一届考生。因此,命题者就有必要注意试卷的命题导向,同样,作文也如此。一方面作文题要出人意料,另一方面又要有利于中学的作文教学,以例示范。

体现时代性高考作文还要适当地体现时代性。当然除传统的“两史一情”(中国近代、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美德,还有爱国主义等内容外,还要联系社会实际与社会发展,展现时代气息。如1998年的高考题就很明显是针对现今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异较大来命题的。

历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来纵观我国高考作文列题,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一从命题作文为主走向以材料作文为主“文革”前的高考作文,从1952年的“新人新事”到1965年的“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或“谈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全部是命题作文。从“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22次作文命题来看,材料作文达19次之多,命题作文明显减少。

传统的命题作文有其致命的弱点:容易押题、猜题、套题,评分容易造成误差。而材料作文取材广泛和条件设置多样,可以有效地消除押题现象,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材料作文命题灵活、涵盖面广,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多项写作能力,评分标准也较易掌握和统一,主观误差相对较小。

由此,材料作文成为近年作文例题的趋势。它能够直接“牵着考生”进行思想;表面上好像不是寓言、故事,就是漫画,其实,无论是什么材料,都有一定难度,如果考生没有真正读懂材料,没有从思想上下手,仅仅把它作为一般性材料,那就很难把握题目的蕴意。

一作文内容选材紧扣时代潮流 高考作文在内容上始终关注社会热点,贴近日常生活。“文革”前的作文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如此。如1991年的“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的时代背景,是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大引进外资力度,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文体裁以议论为主,从单一趋向多种就文体而言;以议论为主,兼及其他又成为作文命题的一个特点。1978年、1980年、1982年、1983年(大作文)、1985年、1986年、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5年、1996年均是议论文。高考作文以议论为主,体现了对认识、理解、综合、分析、解决、表达等能力的重视和选拔人才的较高要求。议论文相对于其它文体来说更见其思想性、深刻性、敏捷性、复杂性、严密性、准确性。

以议论文为主并不等于忽视其他文体。恢复高考以来,“二题并举”成为高考作文的显著特征。“二题并举”是指作文命题不局限于一种形式,一大一小来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一种新的命题形式。这种命题形式有如下好处:一是在分值上能避免一文沉底;二是可以培养学生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特别是小作文,形式灵活,如应用文,片段练习,填句练习等,充分显示了文章写作文体的灵活性。1998、1999年的作文已淡化文体要求。

——内容范围越来越宽广恢复高考以来,作文的内容范围涉及面是非常广的。特别明显的是以下三方面:

首先,重视作文的哲理性。

第二,作文涉及到人生观问题,也难得高分。

三是作文涉及了考生学习与生活。如1980年《读<画蛋>有感》,谈打好基础的重要性,直到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或《战胜脆弱》,这些题都是与考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练习比较紧密的,写作难度也不会太大。

——评分标准不断明确、评分方法不断科学由于作文是主观性试题,评分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作文评分的误差是高考所有题型中最大的。恢复高考以来,作文评分的标准、评分方法都在逐渐走向科学。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越来越明确。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说明,加分:内容或表达有一项特别突出的加1—5分,加到满分为止。减分:(1)没有题目减2分,题目不当减1分。(2)不足800字,每少50个字减1分。(胡中锋高岚 陈永红 龚仁贵)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