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报企业形象 热烈庆祝铜川供电局建局三十周年

当前版:第A4版:企业形象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企业形象
04

热烈庆祝铜川供电局建局三十周年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春风绣宇,乾坤巨变。时至千年更替、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鼓声催人,中国共产党成立79年之际,铜川供电局迎来了建局三十周年华诞。

光阴似箭,三十年弹指一挥间。30年来,铜川供电人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开辟了一条辉煌的创业之路;30年来,铜川供电人顽强拼搏,奋发图强,谱写了一曲瑰丽的创业之歌。昨天,他们满腔热血,风雨同舟,对光明事业锲而不舍地执著追求;今天,他们欢聚一堂,隆重庆典,深情回眸这30年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明天,他们继往开来,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去开创更加绚丽灿烂的未来。

铜川电力的萌芽、起步、发展与腾飞

1952年,国家新建,百废待兴。为大规模发掘铜川煤炭资源,陕西省工业厅决定筹建铜川电厂。因煤而生的铜川电力,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象一个婴儿,蹒跚起步。

1962年开始,铜川地区用电由关中电网输送,铜川电厂停止发电,更名为铜川矿务局供电所。

1970年7月1日,为使电力归口管理,有效地发挥电力的社会效益,在铜川矿务局供电所的基础上成立关中供电局铜川供电分局。这一划时代的转变,赋予了铜川电力全新的社会管理职能。这一天,也是铜川供电局诞生的标志和辉煌发展的里程碑。

1972年3月1日,关中供电局铜川供电分局更名为铜川市供电局;1980年6月5日,正式更名为铜川供电局。

3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和铜川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铜川电力从无到有,由发展到壮大,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如今的铜川供电局,经历了改革开放20年的洗礼,已今非昔比。从最初的职工三百余人,年售电量不足1亿千瓦时的小企业,发展到今天拥有职工1200余人,年售电量18亿千瓦时,销售收入5.23亿元,固定资产原值5.81亿元的国家大(二)型供电企业。一个规划科学合理、结构可靠完善、设备先进健康、运行安全经济的铜川电网正逐渐发展壮大,较为完善可靠的铜川供电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七十年代创业初期,举步惟艰。煤城大地上,铜川供电局的第一代建设者们,以他们对光明事业执着追求的崇高信念,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铜川地区电网的初期建设。

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确立,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铜川电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铜川电力从此进入了快车道,并以惊人的速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79年7月,我省第二个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330千伏金锁变电站,330千伏韩金线、金庄线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在铜川建成投运。从此铜川电网拥有了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设备,为今后电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八十年代后,改革开放给铜川电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用电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市政和城乡人民生活用电逐年增加,加之耀县、宜君两县于1980年和1984年相继划人铜川市,铜川地区用电规模迅速扩大,电量增长如雨后春笋,铜川电网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斗转星移,铜川供电局在不断前进中跨入了九十年代。这期间最值得铜川供电人骄傲和自豪的,莫过于耀县桃曲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确立和建设。该工程与其配套工程于1992年开工,1993年12月全部竣工。桃曲输变电工程的建成投运,极大地分流和缓解了金锁变长期超负荷运行的压力,并给铜川市新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电力支持。

至此,一个以南部330千伏桃曲变电站,北部330千伏金锁变电站为双电源点,以110千伏变电站为环形网络的“中”字型电网框架已经逐步形成,铜川电网的布局更为合理,供电能力、供电可告性进一步提高。随着1995年10月蒲城电厂至耀县桃曲变电站330千伏输电线路建成投运,铜川桃曲变已成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枢纽变电站之一。1996年4月,110千伏宜君马坊变电站投运。1997年10月,代表铜川电网最高水平的第一座综合自动化无人值守变电站——市区110千伏翠溪变电站建成投运。跨世纪的铜川电网已具备了必备的供电能力。在强大的电网建设保障下,1993年和1997年,耀县、宜君先后消灭了无电村,铜川地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村村通电。

1998年,铜川市被确立为全国“二十一世纪议程”试点城市之一,国家开始实施规模空前的城农网建设改造,加之1999年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铜川电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的发展契机。他们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铜川地区电网框架的不断完善、优化,电网建设正乘着城农网建设改造的东风,全面进入规范、合理建设的快车道。往日配网布局不合理、线路迂回多、馈路相互交叉、供电可靠性差、电压质量不高的局面正在成为历史,一个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强、供电质量好的地区配电网络正在形成。而立之年的铜川供电局,在这千年之交迎来了她事业的辉煌,

功成惟志,业广惟勤。正是在一代代铜川供电人对光明事业忠贞不渝的执着信念和持之以恒的艰苦努力下,铜川供电局的事业得以蒸蒸日上的进步和突飞猛进的发展。日益强大的铜川电网不仅为铜川供电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铜川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持,更为铜川地区经济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提供了有力、可靠的保障。

全面建设发展的铜川电力

一木独秀难成林,百花齐放才是春。30年来,可歌可泣的铜川供电人在渭北高原煤城大地架铁塔、织银线的同时,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在安全生产、科学管理、科技进步、队伍建设、多种经营、内部环境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辉煌的成就。

安全生产扶摇上,长抓不懈是保障——稳步提高的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命脉,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多年来,铜川供电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思想,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序、有效的安全生产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安全保障体系作用,狠抓安全责任的落实,使安全管理和安全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切实做到安全工作思想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使安全生产成为全局职工的共同愿望和自觉行动。

遥想建局初期,由于设备、人员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安全形势不很稳定,全局最长周期连续安全生产始终没有突破200天大关。进入八十年代后,安全生产形势虽有所好转,但仍未有大的转机,没有形成有效的突破,全局最长周期连续安全生产也只是在300天左右徘徊。

近几年来,随着安全风险抵押金和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度的推行,使安全生产动态及时掌握,安全基础进步得到落实;“五步法则”手段的应用和“双十项”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反违章的深度和力度进一步加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工作的加强,使活动质量稳步上升,职工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卓有成效。

铜川供电局对安全工作“严”字当头、“细”字着手、“实”字落脚。按照“两情结合抓安全”的工作思路,始终把对电力事业的深厚感情和对企业职工的无私关爱注入安全管理之中。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使一个长治长安的安全生产良好局面得以有效的巩固和发展,安全生产管理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平日见功底,长效见心力。在历届领导班子的长抓不懈和全局职工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安全生产新局面不断开创,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终于在1999年4月23日创造了建局以来全局连续长周期安全生产653天的历史最高纪录。这是全局职工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网、省公司关心支持的结果。

电业生产,安全第一。然而,仅有安全是不足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因此企业的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铜川供电局大胆地提出:向管理要效益。

革新转变有成绩,科学管理出效益——推陈出新的现代科学管理

30年的发展,使铜川供电局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强化内部改革,夯实基础建设,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

在这一全新认识的带动下,全局上下积极转变思维,摒弃陈旧的传统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积极主动地构建市场经济的成本意识和效益理念,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健全内部模拟市场为手段的符合市场和企业实际的高效规范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

“向管理要效益”。铜川供电局从管理出发,真抓实干,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创新:

在经营管理上,通过推行内部模拟市场,强化预算、计划、合同、物资等各项管理,实行目标承包经营责任制等制度和办法,有效地保证了各项经营指标的顺利完成;

在人事管理上,通过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在民主管理上,通过职代会、局务公开等形式,让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把关系企业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向职工公开,需经职代会讨论的问题及时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切实尊重和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管理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而铜川供电局正是敏锐地抓住这一利害关系,大举推进科技进步。

科技兴局战略好,广泛应用见实效——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工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在这一正确思想的指导下,铜川供电局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增加企业的高科技含量,在“创”字上下工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见成效。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用电营业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抄表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一系列先进科技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全局现代化管理水平。

铜川供电局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于1994年通过网局组织的系统可行性研究审查,1995年进入工程实施,并于1998年4月通过了网局调通局组织的实用化验收。完善的实时监控功能(SCADA)和高级应用分析功能(DMS),使调度自动化工作步入国内地调系统先进行列。

1995年,负荷监控系统组建并迅速投入运行,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改造和不断升级、完善,于1999年5月通过了西北电力集团公司组织的实用化验收,成为陕西电力系统第二家市级供电企业负荷管理系统实用化单位。这标志着铜川供电局的负荷管理工作也走在了前列。

1998年,用电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经过方案论证、综合布线、设备采购、安装和软硬件调试后,于1999年元月投入试运行。1999年8月,用电管理信息系统顺利通过了陕西省电力公司组织的实用化验收,成为陕西电力系统内第二家实用化验收单位。

另外局MIS网的加快建设,金锁变集控中心的建成投运,市区中心变无人值班改造,变电站微机管理系统的开发,一点多址微波通讯工程的立项招标,广域网光纤通讯工程等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是金子总会闪光,有限的投入得到了无限的回报。企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为铜川供电局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科技,以人为本。在注重科技进步的同时,铜川供电局决策层更清醒地看到了“人”的重要性。

土积成台海纳川,卅载辉煌铸一剑——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建设

企业的兴衰,既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又取决于是否有一支过硬的“四有”职工队伍。建局30年来,铜川供电局始终认准这个道理,并持之以恒地付诸实践。

强大的职工队伍,是铜川供电局最强大的发展动力,团结一致的职工队伍,就象一支无坚不摧的利剑,攻陷了一座又一座堡垒,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知识至尊,人才是金。铜川供电局从提高职工的素质人手,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近年来,随着一批批学历高、素质高、能力强,勇于投身电力事业,充满蓬勃朝气与活力的大中专毕业生的涌人,为铜川供电局注入了新鲜血液。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结构日趋合理。同时,大力实施人才工程,狠抓岗位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使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截至1999年底,全局职工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已达到492人。

青工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在一项项的工程中,广大青工充分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的作用,为铜川供电局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鉴于此,近年来,铜川供电局加大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和在职干部的交流换位力度,先后举办了多期中层干部培训班。中高级专业技术队伍不断扩大,1999年首次实行的内部工人技师聘任制,职工反响强烈。变电、送电、配电培训基地已初具规模,为职工业务培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职工队伍的稳定与否,与其工作、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历年来,局各级领导从治理工作、生活环境人手,全面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全局上下始终保持团结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确保了经营生产形势稳定的大好局面。

亭合楼榭碧水环,绿树红花竞相妍——卓有成效的内部环境治理

近年来,铜川供电局按照创建“景色秀美、设施完善、生活充实、安居乐业”的内部环境目标,不断加大企业内部美化、绿化、亮化的力度,努力为广大职工创建一个优美的内部环境,优良的工作氛围。厂区内外环境不断改善,局容局貌焕然一新。

随着房建工作及一系列相关建设的付诸实施,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住房紧张的矛盾得到了根本性缓解,职工收入逐年增加,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先后多次对生产生活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整治,现如今,一个楼房林立、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庭院式办公、生活区已经建立。

随着以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区基地的建成,一个规划整齐划一、整体绿化合理、景观设施优美、功能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办公、生活区即将投入使用,崭新的供电企业形象正在铜川新区显现。

十年多经势如虹,半壁江山展雄风——蓬勃发展的多种经营产业

铜川供电局多种经营起步于1983年4月,随着多种经营业务范围的逐步扩大,为加强集中归口统一管理,1993年4月成立了铜川电力实业总公司。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产业化、集团化的生产格局。

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地区经济环境较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实业总公司遵循“电为核心,多种产业,三大支柱,协调发展”的方针,审时度势,迎接挑战,坚持依托行业和地域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增强经营意识,完善和加强多经实体经营机制,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体系,并发展锻炼了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敢打硬仗、思想稳定的多经队伍。

1999年12月13日,铜川供电局万家灯大酒店实现成功改制,正式进入规范、公司化运作,整体运营效果显著。万家灯酒店的成功改制,为多经企业今后的改革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年,由铜川供电局和苏州联想科瑞开关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以开发箱式变为主的铜联箱变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运营至今,已在电力市场上占得了一席之地,经营成果明显。新区银河大酒店如期建成,并将于7月1日正式挂牌营业,为多经产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电力实业总公司成立至今,多经企业累计完成生产经营收入1.96亿元,实现利润260余万元。多经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增强铜川供电局综合实力,提高生产效率,深化企业改革,安置主业分流,增加职工收入,促进企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多经企业在全局经济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局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两手一齐抓,精神文明开鲜花——硕果累累的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精神是现代管理的特征之一,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又是企业特征和企业作风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企业的形象、职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范。

在建设物质文明、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铜川供电局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经过30年的努力,逐步发展成熟并最终确立了“团结、创新、争先、实干”的企业精神。它激发了职工的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激励了职工勇于改革、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激扬了职工的艰苦奋斗、不甘落后的争先精神,激越了职工的胸怀全局、忘我奉献的实干精神。它象一面旗帜,引导职工向更安全、更文明、更高效、更具实力的一流供电企业迈进,先后多次荣获国电公司、网、省公司双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冲击下,电力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的格局已经形成。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作风,顺应市场规律,适应市场要求,转移工作重心。通过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灵活运用电价政策、实施“零点检修”工程、强化营业现代化管理、加强营销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0年来,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把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连续十年参加铜川地区“玉龙杯”竞赛活动和网局组织的“创佳评差”活动,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铜川地区行风民主评议中名列前茅,树立了铜川供电局良好的外部形象。

把握时代脉搏——奏时代最强音

作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经济发展的护卫舰,铜川供电局密切注意政策与市场的变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际,全局上下深刻认识到,西部大开发,电力要先行。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审时度势,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它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铜川供电局将通过整体规划和协调,科学地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积极调整电力结构布局,为西部大开发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光荣与梦想,艰辛铸辉煌。30年励精图治,30年卧薪尝胆,30年雨雪风霜,30年沧桑巨变。

30年辛勤耕耘喜结硕果,30年默默付出终得收获。30年来,铜川供电人走过了一条条卓越不凡的艰辛创业路;30年来,铜川供电人创造了一项项令人瞩目的光明事业史;30年来,铜川供电人涌现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无私奉献者;30年来,铜川供电人谱写出一曲曲雄壮激昂的辉煌礼赞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昨日的辉煌只代表过去,今天的辉煌也终将成为历史,明天的辉煌才是铜川供电人更高更远的追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