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说比
“比”,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字眼。正因为有了这个比字,才有了高低、上下之分,优劣、好坏之别。正如人们常说,没有高山不显平地。
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中,如何来把握这个比字呢?有一位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的比法,给人感受颇多。这位老革命,离休后的工资并不多,但他说自己只与在战争年代牺牲的那些战友相比,那些人连革命胜利的曙光都没有看到,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所以无怨无悔,心里很平衡。
而遗憾的是,我们有些有职有权者,却不像这位老革命那样去比较。他们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比待遇、比房子、比车子、比享受,比阔气,就是不比贡献,甚至将自己比得走上了犯罪道路。原广西贵港市副市长李乘龙,出身放牛娃,在玉林市任市长和市委书记期间,曾创下一批全国第一、广西第一的政绩,可谓是“根正苗红”,年轻有为。但为什么会从青年楷模到广西第一贪官,最终掉了脑袋呢?就是招了这个“比”的祸了。每当他与社会上那些大款在一起时,就觉得自己很寒酸,于是便开始大肆敛钱,毁了自己的一生。
在过去,有一句很流行的口号,叫政治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从老革命对待比字的态度看,这句口号并不过时。有许多人,正是坚持了这种比法,使自己事业有成,群众满意,自己活得很轻松,而有一些人,却将其颠倒了,结果比出了毛病,后悔莫及,人们当三思之。 (赵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