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春满园
——记崛起中的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西安长城制药厂为主发起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联合四家股东单位新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并顺利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清晰化。迪赛公司在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建中的带领下,以新的姿态、全新的机制、全新的运作方式,以铿锵有力的步伐朝着“小型巨人企业”迈进。
迪赛人发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无投资的情况下,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曾有过闪光的亮点和昔日的辉煌。面对低水平重复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不甘人后,把睿智的目光瞄向21世纪高科技生物工程,提出了“厂校联姻、科技兴企、实施名牌”十二字办企宗旨,坚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结亲,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产品不动摇;坚持科技创新,调整产品结构不动摇;坚持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不动摇;坚持内抓管理,练内功不动摇。经过奋力拼搏,终于迎来了“科技创新春满园”的新景象,1999年实现产值6326万元,销售收入5163万元,创利税1296万元,与1998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107.75%、179.83%和166.67%。
现代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活跃、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为了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争得一席之地,吴建中总经理以执着求贤之心,锲而不舍五进京城,邀请来在多肽类药物研究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皇家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刘士廉教授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郑昌学教授,共同研究改进了胸腺肽冻干粉针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检测标准,使胸腺肽冻干粉针的活性及含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经过近三年的攻关,在多肽类口服制剂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采用肠溶技术,研制开发出了胸腺肽肠溶片,生物利用度明显优于德国胸腺肽胃溶片,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并于1999年2月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生产批准文号,已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厂校联姻,科技创新,实施名牌是迪赛人信奉的宗旨。要实施名牌战略,不仅要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而且要注重抓好硬件建设。为改善生产条件,1995年以来迪赛先后投资1000万元,对生化车间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并于1997年通过了国家GMP达标验收,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又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科研质检大楼,按GMP规范进行了空气净化,新购置了Hplc、紫外分光光度仪等先进仪器,为科研、质检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除了有精良的硬件外,还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上,迪赛建立了三级质量监督网络体系,并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在生产中不断加大质量控制点的同时,还广泛开展Qc小组技术攻关活动,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该公司生产的胸腺肽冻干粉针1997、1998连续两年获“国产名牌生化药品”证书;1999年胸腺肽针、片剂被陕西省政府评为“名牌产品”;2000年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胸腺肽Qc小组1998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授予“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产品也有寿命周期,一个企业要长盛不衰,就必须始终唱响科技创新这个主旋律。迪赛人并没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继续向现代生物技术前沿领域挺进,与我国著名的核糖核酸专家郑昌学教授共同研制抗肿瘤iRNA,它主要用于治疗被喻为“人类第一杀手”的食道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症。该产品即将问世,给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在此基础上,现已立项与某科研院所共同研制开发胸腺素a1、口服胰岛素和中性蛋白酶肠溶片等多肽类基因工程产品。
辛勤的耕耘必将换来丰硕的成果。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迪赛人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研制开发的高科技、国家级、国内独家产品——胸腺肽肠溶片。该产品1999年被国家列入重点新产品;河山胸腺肽针、片剂被列入陕西省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西部大开发陕西重点产品,国家、省、市火炬计划,西安市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被陕西省政府授予“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西安市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李志聪谢国芳)
——摘自《陕西日报》2000年6月20日《科教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