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开拓者王绍棠
本报记者 杨令青
在冶金系统工会干部中,提起王绍棠,无人不说他是个“人物”,因为他在平凡的工会主席岗位上,干得不同凡响。
王绍棠是1984年接任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工会主席这副担子的。此时,工厂正在军转民,在生产经营上实行层层经济承包责任制,职工中甚至工会干部中有一种“搞承包制不再需要劳动竞赛的观点”。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工会到底应该如何开展工作?王绍棠带领工会干部深入各基层单位了解生产情况,听取职工意见,制定出承包加竞赛的一整套办法,对厂里的生产经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工厂工作的重点,就是工会工作的重点,厂长的难点,就是自己的难点。”这是王绍棠上任伊始为自己确定的工作准则。1990年一季度,正是生产的关键时期,压制电极的关键设备3000吨油压机底盘断裂,生产的头道工序陷于停产状态,后道工序告急,用户告急。行政决定在1250吨和1000吨水压机上压制电极。这项任务时间紧,难度大,为了以最短的时间、最好的质量完成这项任务,王绍棠迅速组织了两个分厂之间的联合竞赛,使产品如期送到用户。
1999年,工厂接到美国需用的产品合同100多吨,合同交货期3个月,其中前两批交货时间仅15天。这是厂里生产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王绍棠跟厂长一样坐不住了,他同有关人员一起制定方案,把责任落实到每道工序、每个人,精心设计了机台塞、对手赛等。他还发动职工提建议,自做模具,不仅使产品成品率比预期提高了5%,保证了出口任务的完成,赢得了信誉,还降低了费用,掌握了一门新的锻造技术,为今后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王绍棠认为,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效益好坏,是企业外在形象的主脉,但职工群众精神风貌的展示,更是组成企业文化主脉中的重中之重,工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责无旁贷。为此,他在组织职工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上下了不少功夫,相继建立了15个文化团体和6个协会,各种文艺汇演、大型秧歌、体育比赛常年不断,培养和陶冶了职工的情操。
这个厂建立30多年来,虽然相继建起了灯光篮球场、地掷球场、老年门球场,乒乓球、中国象棋、围棋、桥牌等8个活动室,但却没有一块职工运动场。业余时间,职工只有到厂区以外田间小道上散步。王绍棠为此动了不少脑筋,两年多的时间里,不知道说了多少话,跑了多少腿,终于在1998年建成了一座占地28亩的职工运动场。之后,他请有名的国家单位的体育、文艺老师来厂教学,培育骨干,使工厂文工团两次进京演出,地掷球队三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比赛。
为了反映职工的精神风貌,他组织拍摄的《钛城人的歌》等五部电视片,有的在中央一、二台播出,有的在全国29个省市电视台交流播放。使宝鸡钛的名字享誉国内外。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