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记靖边县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靖边,这颗镶嵌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塞上明珠,近年来伴着陕北能源基地开发建设的鼓点,正在从过去那种封闭落后的贫困状态走向日益繁荣和富强的灿烂明天。随着西部开发热潮的到来,这座陕北名城的声誉也在日渐鹊起,无数的投资者和大量的资金滚滚流向这里,靖京、靖西天然输气管道的先后开通,使靖边的经济发展犹如插上了腾飞的双翅,向着那更加富裕灿烂的明天振翅翱翔。
由于靖边北依一望无垠的毛乌素沙漠,南临千沟万壑的陕北高原,历来是交通不便,道路阻塞,落后的交通状况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靖边天然气资源的探明和开发后,影响大规模高速度开发油气资源的矛盾日渐突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靖边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县城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他们于1992年3月28日批准成立了“靖边县路桥工程公司”和“靖边县铁路工程公司”,旨在加强靖边的交通事业和改善落后的交通状况。两个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挂靠靖边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弹指一挥间,当历史的车轮跨入新的世纪之际,已走过8年创业道路的靖边县路桥公司和铁路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已改称“靖边县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规模大了,实力强了,真可谓“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群创业者中间,看看他们是如何走过这艰难的创业之路,领略一下建设者们所创造的辉煌业绩。
体制改革增实力
今天,当我们乘车前往靖边之际,车轮碾过沙沙作响的柏油路面,望着沟壑纵横的黄土坡,我们不禁被建设者的劳动创造精神和成果倍加赞叹。从媒体上传来消息说:榆靖高速公路、延安至安塞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靖边至定边、靖边至安塞的高速公路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当中,遥想着不久的将来,从靖边东进西出,抑或南下都有了高速公路,这里又将会是一番什么模样了呢?带着这样美好的暇想,我们采访靖边县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就与主人有了很好的沟通基础。
靖边县地方公路站站长、靖边县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加元在接受采访时的确心中也充满了对靖边公路事业美好明天的憧憬,但同时他也对压在靖边公路建设者们肩上的担子感到既艰巨又光荣。姚加元这位1995年靖边县政协委员、2000年榆林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和靖边路桥事业一同走过8年创业道路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向我们介绍了他们近几车所创造的骄人业绩。
公司初建时,因资金短缺,设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曾一度绯徊不前,境况不佳。96年,他们抓住长庆局在靖边油气开发的大好机遇,与长庆局达成协议承建了3.4公里路基和沥青碎石路面工程,借此机会,公司贷款200多万元购置设备,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工程,受到长庆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好评,该工程还被评为优质工程。
这是一个转机,姚加元也从中悟出了:“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走机械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就必须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的道理。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固守过去的老套路不行,怎么办?姚加元深思熟虑后断然决策:进行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由职工入股,共同创富,走民有国营的发展模式。
97年,姚加元即着手公司的体制改革,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固定资产总额达800多万元,人员也增加到84人。这一年完成各等级公路累计77.6公里,其中三级标准公路45.6公里,四级标准公路32公里。98年,公司转向大型设备的改革,固定资产增至1740多万元,人员增加到162人;99年,公司又向机械化施工方向迈进。此时,赶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增加了职工投资入股的积极性,使公司的资产总额增至2652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2068万元,流动资金1200多万元,人员增加到216人。 三年三大步,这个“三级跳”使靖边县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在体制改革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公司的实力大增,经济效益和职工个人收入也直线上升。
从1992年靖边县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成立至今,他们共累计建设、改造各等级公路376公里,各种桥梁6座。其中96年张巴路3.4公里改建工程、97年靖志路红柳沟段改造工程获得了优良工程,98年神木锦——大二级公路路面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受到神木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现在,公司资产总额已达2652万元,机械设备台数189台(件),公司总产值9800万元,利润总额1200万元,净利润840万元,资本收益率达35%。
精神文明添活力
姚加元还向我们介绍说:“这些年,我们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十四届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以乡乡通油路为主,进一步加强养护、强化管理,确保全县地方公路完好畅通,大规模实施乡村道路改建工程,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保持职工队伍稳定,高度重视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抓住新机遇,开创新局面,使我公司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是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二者缺一不可。这些年来,靖边县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全公司各项工作的上水平,跨台阶。
在实践中,他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突出的位置,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具体做法是:一是坚持不懈地在干部中开展“三讲”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活动;在职工队伍中开展“四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作风教育、纪律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企业内部形成了讲团结、讲贡献、讲工作能力的良好风气。二是加强廉政建设,推动财务公开,民主理财。三是大面积、多渠道开展职工培训,坚持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的常年进行。近年来送高校上学5名,参加专业函授6名,参加路政培训3名,参加实验培训6名,参加其它院校、党校进修共计16人,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广大职工都能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形势的需要。还有6名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实力都得到了提高,企业内部充满了勃勃向上的活力。
此外,他们还结合地方公路改造、深化养护体制改革、坚持以法治路、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等工作的开展,以教育为手段,培养职工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使职工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得以全面提高,增强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他们还围绕创建地级文明单位这个目标,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为主线,开展了“创佳评差”工作,力争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来推动两个文明的建设工作,使企业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得以同步提高。
靖边,这座陕北的能源重镇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声崛起,靖边路桥人也一定会随着靖边的崛起而显现出自己迷人的风采和魅力。
(文/成培德袁振洲赵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