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8月08日
社会新闻
02

引进人才勿“内外有别”

某开发区新建了一所小学,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张榜纳贤,为小学配备教师。启事中明确规定:大学文化程度,懂微机、会英语等等,待遇颇为优厚。不日,当地有数百名在职教育工作者手持各种证件应聘。未料,招考人员将他们一一拒之门外,连报名的机会都未给。问及原因,有人说,上级有令,内外有别,一律招聘外来人员,本地教师概不考虑,只有外来的教师才能教好本地学生,对得起这份高薪。此话一出,满座愕然,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星星能点灯,似乎成了人们一种共有的心理定势。众教师不服,上诉至上级部门,上级的答复更令当地教师寒心,除有外来星星能点灯之外,上级官员又坦露了为官者的心声:招聘外来教师,一能表现当地教育部门急于提高教育质量的诚心;二能使当地政府官员有政绩;三使资金花到了招贤上,当地人不会有意见。只有一位官员说出了真情,当地应聘的教师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学校,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这些人都是学校的骨干,一旦把这些人聘上,会削弱当地农村教学质量。况且新建学校的高待遇也会使当地其它小学教师心动,不安心教学,为稳定教师队伍,不如全从外部聘用好。这样,上级有了引进多少人才的政绩,下面局面稳定,皆大欢喜。

引进知识,引进人才本无可厚非,但以牺牲当地教师利益,失去教师信任为代价却大可不必。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本地的优秀教师当然也可以享受高待遇、好条件。没有理由让优秀的教师长期生活在条件艰苦的农村一辈子。电影《凤凰琴》等影视作品,现实中扎根农村的教师形象常令人心在流泪、滴血。为什么我们的有关部门不重点考虑一下本地教师的待遇,而热衷于花大钱从外面引进人才呢?笔者认为,有些部门,有些人是从本部门和个人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的,根本无视下面的实际情况。当然笔者并不是说外来人才不能引进,而是引进人才时不要一刀切。只要是人才,不分内外都应任用,千万别打击当地人才的积极性,如果挫伤了当地教师的积极性,对地方教育事业的损害会更大。

(赵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