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0月13日
维权之页
03

默默的“小沙粒”

虽然来前问明了路径,记者还是几进几出费了好大周折,才在三桥东凹里村旁找到了西安高压供电局下属的阿房变电所。

这家变电所实在不起眼,陈旧的围墙,墙外是正在收获中的庄稼,院内房舍并不高大,若非从院内伸出的粗壮电线,将难以将这家连牌子都未挂的变电所与近处农村民居区分开来。

可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11万千伏的变电所,却担负着省城西大门数十个大中型企业及王寺工业园的生产和生活的用电任务。从1983年建站迄今,8名职工年复一年夜以继日的坚守在这里,为社会奉献着光热。

采访的这天正是国庆假日,城里热闹异常,老老少少正以各种形式享受这难得的长假。但这里却在静寂中显着繁忙。正是中午时分,当天上班的两名女工中,一名叫韩巧兰的外出吃饭去了,值长侯小英独自坐在操作台上,监视着一排排密密麻麻的仪表,并随时接听面前五六部电话随时可能发出的调度指令。

从交谈中得知,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节假日工作对于她们早已是家常便饭。就以侯小英为例,自从1986年从西安电力技校毕业到这里工作,十几个年头全都如此。由于全所仅8个人,轮换值班频率很高。即以这天为例,她从早上九时上岗,要一直工作到次日九时,然后花几小时检查设备后交班,之后才能回家,第三日早上又来接班。这里值班须臾不能睡觉、离开岗位,因为随时都可能接到新的指令必须及时操作。吃饭、休息只得轮流进行。工作强度虽不大,但容不得丝毫马虎,还要耐得住长夜的静寂。

“在这里工作苦不苦”,面对记者询问,侯师傅笑道“早就习惯了”。但我们还是了解到这里职工多住在城里,上下班路途很远;由于没有食堂,她们只能到附近村边小店就餐。特别是由于地处偏僻之地,3名女同志晚间上下班很是不便。这些虽是小事,但却有亟待引起相关领导关注的必要。

尽管条件较差,但这里的职工们自建所以来,从未出过一次差错,年年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但侯师傅听说要报道她们时忙说:“我们太普通了,也没立过功,也没获过奖,就象一粒小沙粒”。但记者还是受到了感动,因为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劳动,才为人们换来了宁静和幸福。

本报记者 郁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