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聪 黑白线条间展现出的人格魅力
明红
丁聪先生的家在北京西三环路侧。丁聪为人坦率、真诚、风趣,面庞饱满红润,嘴角总带着笑意。他的形象和年龄怎么也对不上号——尽管丁聪今年已经八旬有四,但依然不老。不老不仅因为其有一头乌油油的黑发,一双明锐的眼睛,也不仅因为仍然自称“小丁”,或因为其创作颇丰,更因为他有一颗年轻的心。
丁聪是国内外知名的漫画家,为有别于他的父亲“老丁”——老漫画家丁悚,他硬是一直称“小丁”。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不知道“小丁”的,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只要认识几个字,能看书报的,没有没看过“小丁”的漫画的。至今,丁聪仍然沿用“小丁”一名。他说:“还有一层意思,‘丁’在中文里有人物之意,小丁即小人物。我学历不高,仅是个中学毕业,从没当过领导(除建国初期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也是主管业务,不管人),所以总认为自己是个普通百姓,不值一提。‘小丁’这个名字很符合我的实际,提醒我要永远做一个普通小老百姓。”
“事情不是越做越少,而是相反,简直连‘生病的自由’也给剥夺了。”丁聪确实太忙了,约稿的人多得使他难以招架。由于电话太多,丁聪在家时,总是左手拿手机,右手握笔作画。从1979年复出始,丁聪的智慧如山洪暴发,奔涌在时代的大地里。迄今,他已出版各种漫画集30多部:《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二马》等插图;《丁聪漫画系列》;《丁聪漫画书系——丁聪卷》;《丁聪画册》(分漫画、插图、素描、速写、肖像、设计集);《瞎操心》、《绘图双百喻》(与陈四益合作);中、日、英、德文版的《古趣集》及中、日、英文版的《今趣集》等。
尤为令人敬佩的是,尽管丁老年事已高,面对从未断过的稿约,他仍坚持一丝不苟,精画细描,不因“多产”而“劣质”,一如多年的风格,笔锋大胆尖锐而又幽默活泼,在黑白线条间展现出一代大师的艺术功力和人格魅力。
丁老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丁聪的画犀利、辛辣、幽默,那明快的线条,深刻的思想,无不令人折服。“漫画这种大家喜闻乐见、带揭露性质的艺术形式,不疼不痒,老百姓不爱看,又痛又痒,便会触及其它。想说什么,又不好说透,这样的画最难画。过去总有一个错觉,认为一讽刺就是给党抹黑,实际上,这要看站在什么立场上。人家从正面说这么好,我从反面说那么坏,其结果是一样的。我是讽刺多,有锋芒,是很严肃的。我的作品总要伤害一些人,但只要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我是不管其他的。”丁聪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如是说。
“腰已三尺四寸多了,至于肥肉、补品什么的,照吃不误。”先前,他每天早上还到户外去溜达溜达,现在已停止了,加之平时也少运动,于是他更胖了。从他身上一点也看不见曾经饱受过苦难与折磨的痕迹。1958年他真正喜悦的日子快到,夫人沈峻快为他生小孩了,好事接踵而来,入党申请也被外文出版社批准。但好事多磨,一夜之间,丁聪就成了“右派”,外加“二流堂”骨干分子,于是他被发配去北大荒。屋漏偏遇连夜雨,临走前,碰巧正遇上夫人难产,三天三夜痛苦折磨,“小丁”只能隔窗望一眼“小小丁”,来不及给儿子取名字就到遥远的北大荒去了。
一对患难夫妻,无端被折磨了20年。一旦云消雾散,他们夫妇一样充满生命活力。夫人沈峻除画画不及“小丁”外,其他样样使丁聪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对夫人左一个“家长”,右一个“太君”,从不直呼其名,丁府上事无巨细,必向“家长”大人请示,妇唱而夫随,和谐而幸福。“北大荒一去20年,她没有离开我,就很说明问题了。”丁聪深情地说。
“我已84岁啦,似乎不应再称‘小丁’了。当有人第一次叫我丁老时,我还以为是在叫别人呢。因为我从来没有老的意识,即使是现在。不仅老朋友叫我小丁,连一些年轻的新朋友,有时也叫我小丁或小丁老。只是在前些时去成都办展览时,朋友们约我游青城山和峨眉山,下来后双腿发软发酸,几天走路不便,我才意识到,真的老了。但同去的年轻人仍很佩服我,说80多岁还能上青城山、峨眉山的,怕没几个了。”
如今,“小丁”耳聪目明,身体健康,思想敏捷,说起话来幽默风趣,笑声朗朗,84岁的年龄似乎与他永不沾边。这与他成天忙于笔耕不辍,用画笔歌颂美好,鞭挞丑恶,能吹会拉,乐观豁达,不无关系。幽默使他年轻,不老。愿丁聪先生青春永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