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凤翔输出劳务渐成“品牌”
累计向外输出人员二点一万人 创收二点六亿元
本报讯 凤翔县把劳务输出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三年来,累计向外输出各类劳务人员2.1万人,创经济收入2.6亿元,有6000多农户靠劳务输出脱贫致富,并涌现出了一批打工奔小康的典型村。
该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推进和农机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针对这个问题,该县于1999年底出台了《关于培育劳务输出产业的实施意见》,并设立了县劳动就业管理局,具体负责全县该项工作。他们在10个重点乡镇,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站,在148个村建立了劳务联系点,在眉县、岐山、千阳、陇县、甘肃、四川等地设立了劳务中心代办点和培训基地,在宝鸡、凤翔建成两个计算机“人才库”,联网作业,自成体系,形成了以村为基础,以乡为桥梁,以县为龙头,以市为中心的具有整体联动效能的隔省跨县就业培训组织网络。同时他们着眼国内外市场,通过与外地就业服务机构联合、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选派联络员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获取劳务信息,并从劳务输出的各个环节、每件具体事抓起,落实服务内容和标准,把一流的服务和高效的工作渗透到劳务输出工作的全过程,使凤翔劳务正逐渐形成一种无形的产业格局和“品牌”化运作。目前,已同全国40多个省市、上百家用工单位建立了劳务用工关系,并在美国塞班岛设办事机构一处,发展信息大军300多人,仅今年通过这一网络传递,获取的有效信息就达2000多条,订单100多份,总人数6000多名。
(宁怀彬张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