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01日
头版
01

蓝天英杰

——记史同洲架机无动力迫降成功

10月18日,一个吉祥而又略带苦涩的日子。

连续几天云遮雾罩的阎良试飞院机场上骤然云开雾散,蓝蓝的天上因水太重,还呈现着淡白色,不大不小的东北风徐徐吹拂,机场能见度达到了可飞条件。

已经等待了几天的JL8飞行员史同洲副参谋长终于盼来了个可飞的天气。12点半进场,和他的老战友、团长汤连刚一起来到了起飞线上。

13点36分,在团长汤连刚的指挥下,史同洲副参谋长驾驶JL8型飞机飞向蓝天,试验二集团焦急等待,全体试飞人关注的发动机I类风险科目——空中启动。

他知道,这种飞机和发动机是部队战友们期盼已久的高级教练机,是飞行员驾驶现代飞机的空中桥梁。这位在黄土地上出生,在空军部队成长,又在试飞团屡立新功的43岁的关中汉子决心以最短的周期,最高的质量为共和国交一份优质的答卷。

在浩翰的空中,他根据试飞大纲的要求,根据指挥员汤连刚的指令,连续两次关车、启动、再关车、再启动,均顺利成功。

这时飞机的高度已降到5000米,按原方案,在这个高度上还要进行今天的第三次空中启动试验,从三个不同的高度检验发动机的空中启动功能。然而,他也明白,5000米已是个危险的高度,如果不成功,空中回旋余地已很小。

这时时钟正指着14点16分,汤连刚指令他按计划实施。他关车,做第三次空中启动,然而发动机没有表示,不成功;再做第四次启动,发动机还是不响,又不成功。

史同洲立即报告地面:“第四次启动不成功!”

在地面上指挥的汤连刚脑际忽地闪过一丝灾难性的后果,然而他立即沉静下来,命令:“按正常迫降”。

迫降也有过多少不成功的经历,不是一等、就是二等事故,在国际国内航空史上屡见不鲜。

但为了共和国,为了一代新机,为了一种新发动机,副参谋长史同洲稳操驾驶杆,操纵着失去动力的飞机向地面飞来。

塔台上,老副院长张克荣的眼眶湿了,全机场同志们的心都在不安地跳动。汤连刚沉着地发着指令:“准跑道,放起落架,稳一点,再稳一点。”

14点25分,英雄的史同洲终于平地落地,这位关中子弟,又为祖国挽救一架新机和一种新型的发动机。

这时院长沙长安、总工程师吕杰闻讯赶到机场,他们紧握着史同洲的说:“太感谢你了,要为你记功!”……

(薛志毅)

放大 缩小 默认